|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农民股东的幸福生活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农民股东的幸福生活
【字体: 】 发布时间:2014/1/14 8:35:3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安徽日报 1月14日 11版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陆士宇

   不久前的一天,淮南市潘集区贺疃乡杨园村前的小广场上鞭炮齐鸣,全村128户农民股东高兴地都从杨园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领到了不菲的参股红利。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全村近百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从2013年11月起,每个月都可以领到杨园公司派发的100元敬老金。

   “这次我共领了7万多元红利。”杨园村曾经的老支书杨井山开心地说,“两次分红所得已经超过本钱了。我们村90%以上的失地农民都参资入股了,靠着公司的分红,大家的日子也过得红火了。 ”

   现场,来自磙西庄的杨大哥手里点着钞票,略显遗憾地对记者说,当初应该多入点股,现在也能像别人一样多分钱了。杨大哥是失地农民,有两个孩子,平时在附近矿里做零工,收入还行,但工作挺辛苦。

   看着眼前这如同过年般的场景,30岁出头的杨园村村委会主任、杨园公司董事长杨勇十分感慨。

   杨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2000年,他只身到福建打工,几年下来小有成就。 2008年初,他回乡发现村里因煤矿建设出现不少失地农民,虽然政府给了一定的补助,但大家迫切需要一条致富之路。经过调查,杨勇看到在当地发展运输、建筑是很好的商机,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吸收本村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前来参股,一起赚钱。开始,乡亲们担心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参股的只有老支书杨井山等寥寥几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杨勇拿出自己积蓄的30万元,告诉大家,公司的股本他先出大头,赔了算他的,赚了一起分。杨勇的诚意打动了乡亲们,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2009年6月参股户已经发展到106户;作为最坚定的支持者,老支书杨井山一家断断续续入了37股。

   敏锐的眼光,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村民们的信任,杨园公司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 2010年9月第一次分红,每股分红2000元,村民的每股3000元股本就回来一大半;而第二次分红,每股又分得1800元左右。

   股份公司惠及众乡亲,大家都说这股入得值!如今,杨园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聘请了很多技术工人。杨园村的大多数失地农民安安稳稳地当股东,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生活。据了解,下一步,这个公司将向绿色农业、洗煤厂等方向发展。

   当天的现场,还有一群老人也非常开心。 11点左右,杨园村近百位年过70的老人从杨勇手中接过了每月100元的敬老金。这些淳朴的老人们同杨勇亲热地拉着家常,述说着感谢之情。杨勇告诉记者,村里的公司发展了,就得尽力让大家再多享受些福利,今后,村里的这些老人们每个月都可以领到100元,这也是全体股东的决定。刚领完钱的五保户、78岁的杨文林老人抖着手里的百元大钞,似乎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小心翼翼地把钱折好,放入贴身的口袋里。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自己目前还能种地,还有政府发的养老保险和五保户补贴,现在村里的公司又发钱了,可以好好地改善一下生活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