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工作,近期以来,八公山区调整思路,围绕“心”字开展摸底调查、政策宣讲、跟踪服务、常态监督四步工作法,用诚心和真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拆迁难题。5月份以来,该区组织工作人员1000多人次,集中开展拆违行动10多起,拆除违法建筑30多处,拆迁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全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现象已经得到遏制,实现了违法建设的“零增长”。
——摸底调查,做到拆迁工作“心中有数”。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八公山区以《淮南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规定》、《淮南市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操作规程》为依据,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拆违控违调查摸底工作。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城建、国土、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对拆迁的家庭、经济、思想、诉求等做统一调查了解,做到拆违控违工作“心中有数”。工作启动以来,全区针对200多户拆迁群众开展了摸底排查,为拆迁控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宣讲,情感沟通赢得群众信任。该区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及时充实调整拆违控违指挥部成员,形成“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拆违控违工作。在重点路段和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标语,通过LED显示屏播放宣传片,为全区拆违控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以镇、街道、林场为单位,组织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成立劝拆队,深入拆迁户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给他们讲解政策,听取其心声,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合法利益,促进了拆违控违工作“和谐”开展。
——跟踪服务,化解矛盾维护合法利益。为避免拆迁工作“一拆了之”,八公山区要求拆迁户安置搬迁后,每个村、社区必须指派专人跟踪探访。针对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的拆迁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该区合情合理地给予他们特殊照顾,实现服务化解矛盾、拆违不拆民心,有效维护了地区和谐稳定。土坝孜街道小刘庄社区有一拆迁户在签完拆迁协议后,由于安置房尚未交付,又拿不出足够的钱租合适的房子,一直没有搬离老房子。当街道干部在跟踪服务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帮助找到合适的出租房,成功搬离了老宅。
——常态监督,党员带头群众更加自觉。按照部署,八公山区及时在全区范围内全面调查党员干部违法建房问题,每个党员干部都认真填写个人住房情况登记表,有效促进“干部带头拆迁、党员率先拆迁”。同时,形成由城管、公安、村、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巡查网络,建立巡查台账,确保及时掌握拆违情况,有效控制新的违章建设产生。拆违控违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坚持奋战在拆违一线,区主要领导亲临督战,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相关单位和部门协同合作,全力推进拆违控违工作。全区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率先、群众自觉”的良好拆迁氛围。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缪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