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安徽日报:田家庵区:免费“授渔”乐农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安徽日报:田家庵区:免费“授渔”乐农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4/15 6:02: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孔宪姣

    在近期淮南市田家庵区又一期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开班的日子,记者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曹庵镇民营经济园区内的培训班探营采访。

    刚走近园区大门口,一对有说有笑的小两口就引起记者的注意。经打听得知,两人都是三和乡横塘村村民,都是刚满25岁。男的叫黄宝,女的叫徐静,打算今年结婚。两人早在半年前就开始谋划婚后生计问题,今天一起过来学习餐饮技术。 “咱可都是‘80’后。人家城里大学生能来农村创业,俺们为啥不能靠一门实在手艺去城里扎根呢? ”黄宝兴奋地反问记者。

    9点整,黄宝、徐静与20几名年龄不一的村民走进培训教室。一些过去只能在专业烹饪学校里才能见到的面板、模具和烤箱等,被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一个模拟灶台上,培训师来自一家大型酒店。“今天的面点制作你可得好好学。以后饭馆真要开起来,我负责烹饪热菜,面点主食可就全归你了! ”黄宝一边认真嘱咐女友,一边迫不及待地跟大厨师傅们讨教起来……

    记者接着来到服装培训班,看到曹庵镇农民张维云学习格外认真。只见她一会向老师请教,一会和同学交流,一举一动都透出“如饥似渴”的神情。张维云说她已是“二进宫”了,上期虽然学了一个多月,但觉得技术还不太熟练,所以今天又来跟班学习。人到中年的张维云,至今也不太敢相信,她当初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走进培训基地的,没想到经过一个月培训后,竟然接到了一家服装厂的上班通知。对于突如其来的“饭碗”,已经在家多年的张大姐显得格外激动。 “俺马上也要穿工作服了,而且就在‘家门口’的产业园上班,挣钱、看家两不误! ”

    据了解,当天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开班的还有衣物干洗专业,这批3个班受训的大约有100多人。所有参训学员都来自农村,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据田家庵区就业服务局负责人介绍,这里被称为农民工技能“升级基地”,一年四季不定期开设各种适用技术培训班。作为全区重点投资建设的这个民营经济园区,目前已有近十家轻工企业入驻。以民营经济园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区农民工创业培训园,使受训农民工“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可以全面利用园区的人才技术优势和场地实践优势,使培训工作快捷有效。

    谈到未来的培训计划,该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加强对 “农二代”的引导和培训,“一些85后和90后农民后代,不同于父辈们甘于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加大对他们的关注与帮扶,或许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未来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与生存境况。 ”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