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推进民生工程 共创和谐社会 > 幸福花开满城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幸福花开满城香
【字体: 】 发布时间:2012/5/31 1:13:4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纪实

      这几日,田家庵区曹庵镇老圩村的村委会前总是排着长队,热闹非凡。村里的庞老汉告诉记者:“村里通知大伙,来统一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刚才工作人员都告诉我了,我今年75岁,一分钱不用交,从7月份开始,我每月还能领到70元,比国家定的标准还多15元。这不,我还带着儿女来办理,到老了都有保障!”

      今年72岁的姚多平老人,家住田区舜耕镇姚北社区,他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好呀。以前听说农村开展新农保,农民有了养老保障。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城镇没有工作的居民,也可参加养老保险。从7月份起,我每月都能领到70元,一年8百多块呢,这真是不小的补贴呀!感谢党和政府。”写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我市,一直以养儿防老的老百姓,能够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到“退休”待遇,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养儿防老、种地养老、存钱养老”的老传统,解决了他们千百年来养老的后顾之忧,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养老不犯愁”。而这一切源于我市着力推进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拓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特色、符合百万农民利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措施得力的工作方法。2009年,凤台县纳入了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试点以来参保率和发放率始终位于全省前列;同时我们还坚持国家试点和自行试点双轮驱动。目前全市已经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截至2012年5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50万人左右,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约9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5%。2011年8月7日,《人民日报》第5版专版报道了我市新农保相关情况,并予以高度评价。

      幸福花开满城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能源城的城乡大地,城乡居民普遍受益。正如人社局局长杨舒生所说:“只有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到位,把经办服务平台延伸到基层,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管理和业务经办体系,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手里,才能托起城乡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为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市把今年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基础建设年”,全面提高基础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今年计划继续招聘公益性岗位充实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按照一个工作人员包干若干行政村的方式,扎实做好新农保工作。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各级经办人员能力素质。大力推行微笑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与此同时,我市还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紧紧围绕着民生工程的考核来开展,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的宣传,力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入户宣传率、资料入户送达率、知晓度达到“三个百分百”。深入做好档案管理、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对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如何管理好老百姓的“养老钱”?我市在强化基础,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我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业务经办流程,加强了内控稽核管理。为此,我市大力开展基金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实行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配合审计部门做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同时还能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如实反映当前基层经办能力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由于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未出现一例违规违纪事件,保费基金管理安全,养老待遇及时发放到位。

(记者 鲁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