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腾的画面,搅热了冬季里的田家庵区曹庵镇宋王村。300余户农家,轰轰烈烈,正忙腾着一桩大事:农房改造。
修房的、铺路的、挖塘的……东王、西王两个郢子的农民,这时拧成一股绳,聚拢为农房改造的主体。而农房改造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自身。这项市级民生工程,一直变着法儿让老村庄催生罕见的变化。
位于淮南“南大门”的田家庵区宋王村,北依合淮阜高速,西邻206国道。选择了农房“变脸”,恰恰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契机。
一条大道那边,就是同镇的李桥村——全市农房改造的示范村。仅仅几个月,就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看看李桥村这样变,想想城乡一体化怎样干。田家庵区组织相关镇村及被改造农户代表前去观摩学习,让事实来说话。
农房改造示范的放大效应,正在加快。田家庵区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验向全区推广。曹庵镇宋王村、安成镇宋王村等农房改造行动提前启动。
幸福辉映农家,温暖送入民心。2011年9月下旬,宋王村农房改造项目建设拉开序幕,共涉及304户,其中修缮整治型82户,改造扩建192户,拆除新建型30户。
这是一个流淌着活力的村庄!截至目前,大约80户的改造任务已完成,400多米的环村路,1000多米的下水道已完工。村内6米宽主干道已划好白线,其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已完成。记者看到,4台挖掘机和小四轮正忙着清理圩沟的淤泥。而邻近的一口大塘,已砌石护坡,奉献了一泓清水。
“还是政策好啊!”77岁的村民李锦成,瞅着上下两层8间新房直乐呵,“跟村里条件好的比,还是跟不上啊!”
他的弟弟李锦安,在龙湖市场做蔬菜生意。听到村部的紧急部署,今天一大早从城区赶回村里,操劳自家新房的建设。
安成镇连岗村,同样谋求新的变化。农房改造工程一期改造房屋205户,均为修缮加固型,占全村总户数的40%。
“穿衣戴帽”,也就是白墙、青瓦、坡屋顶——这就是连岗村改造的模式。村文化广场边,一大一小两个塘正在挖掘淤泥,按照规划还要修小桥筑凉亭。
连西桐,连岗村民四组的组长,全村第一家率先完成农房改造的。他说:“有了这个惠民政策,真是和谐啊!即使全是自己掏的钱,也要让自家的房子更漂亮、更舒适,住得更有幸福感。”
“发展为了村民,发展依靠村民,发展成果让全体村民共享。”冬阳照耀着连岗村的这幅大标语,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梳妆一新的李桥村的今天,实际上就是正在或即将实施农房改造村庄的明天。李桥村外墙白化,塘水清清,设施优化。新建了停车场、24蹲位水冲式公厕、垃圾箱、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运动广场。近期内到这里参观考察的,就有来自西藏措美县和本省宿州市、怀远县等地的领导。
作为淮南农房改造的标本,李桥村正在探索后续管理的长效化。
美哉农家!正在串门子的尹学英奶奶,满脸尽是喜悦。84岁的她笑着说:“从没看到村里这么大的变化,出门不要陷稀泥了。”说着说着,她竟然兴奋地唱了起来:“共产党好,共产党好……”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