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一方安澜
——我市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主汛期防汛抗旱工作
防汛抗旱是一场大考、一场硬仗。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时刻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主汛期期间,全市河湖库塘水情总体平稳,强降雨防御有力有序,干旱应对有质有效,未发生险情及灾情。
从河堤到田埂,我市正以“雨来人不退、旱来劲不松”的节奏,打响主汛期的防汛抗旱攻坚战。
据了解,今年我市主汛期整体形势为:面雨量较常年偏少,强对流、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全域性抗旱与局部性强降雨防御并存,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现象明显。
提前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到人
针对主汛期多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和防御提示,市防指分别三次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高效运行“1311”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入汛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并贯彻部署,汛前,及时调整市党政领导包保责任分工、指挥部人员组成和指挥部工作组分工,落实包保责任市级党政领导12人、县处级领导135人、村级责任人979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一线督查检查,推动防汛责任落实。市防办组织水利、应急、住建等单位针对水库、重要堤防及在建涉水工程等开展汛前安全检查24次,建立动态管理台账,17处重点隐患和73处一般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主汛期,针对野外施工工程开展汛期安全隐患大检查,排查8处施工隐患,已督促整改完毕。
突出防御重点,强化应急保障
主汛期期间,市防办召开强降雨防范应对会商会3次,会同气象、水利、住建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区会商研判降雨影响,针对性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提前果断采取“关停撤转”等管控措施,转移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人员98人;关停旅游景区7处、渡口一处、建筑工地290个,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风险。组建县、乡基层应急队伍5596人,住建、水利等专业抢险队伍953人,社会应急队伍339人做好应急备勤,适时前置风险部位。市县乡4327人开展隐患排查,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同时,通过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相关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送预警短信65条、覆盖约15.8万人。在各级媒体及时发布温馨提示、预警提示等,普及汛期防范知识,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
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持续的11天中,应急、自规、住建、水利、气象、交警支队等派员在市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强化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累计修订市县乡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94个,城市防洪防涝应急预案6个,行蓄洪区运用预案11个,编制南小河泄水闸、迎河泄水闸等7处老化严重涵闸的度汛预案。全市防汛物资及时补充更新,储备袋类264.01万条、块石及砂石料4.59万立方米、橡皮舟冲锋舟180艘、水泵及移动泵车1142台套等,共计20余种;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3881万元,配备排水抢险车、浮艇泵、巡堤查险无人机等装备4515台套,已前置至县区、乡镇和基层队伍。
精准研判,筑牢抗旱“预警线”
出梅以来,我市降水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全市大部分县区出现轻到中度干旱,市防办立足于“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做好抗旱调度等各项工作。市防指7月25日召开全市抗旱工作会商会,会同气象、农业、水利、住建等部门分析研判全市防旱抗旱形势,并于当日同步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印发抗旱等通知文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严格压实抗旱主体责任,科学做好工程调度、饮水安全、抗旱浇灌、宣传引导等事项。市安委办下达农业排灌抗灾用电指标2140万千瓦时,支持我市农业排灌和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抢抓有利天气时机,开展11次人工增雨作业,积极造墒补墒,缓解旱情;农业农村部门申报中央财政农业防灾救灾资金607万元,支持基层浇灌补墒,发布《土壤墒情报告》31期,做好农业抗旱技术指导工作;水利部门协调淠史杭灌区总局向寿县各灌区及部分中小水库补水约2.7亿立方米,调度西淝河泵站开机提水7次,向西淝河流域补水约1.02亿立方米,调度禹王排涝站、屯头电力排灌站向毛集实验区、大通区、淮南经开区补水1050万立方米,协调引江济淮工程向淮干补水约2.08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及全市41个工作组按职责分工,深入镇村一线、田间地头开展督导动员。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力12.536万人次、机械抗旱设备6.2万台套、财政资金2904.77万元,使用机电井3094眼,泵站2017处,敷设引水管道36234米,浇灌面积达到163.32万亩。在自然降雨、人工增雨和浇灌补墒共同作用下,我市农业旱情于8月上旬解除。
(记者 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