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9/2 8:58: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各位村民,这次水稻病虫害防治,事关整个生育期能否丰收的关键。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是防治重点,水稻破口到扬花前后要连续防治两遍……”近日,凤台县丁集镇沈庄村第九批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孙友武,通过村里的无线广播向村民开展水稻防病治虫农业技术讲座。

第九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驻沈庄村以来,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以及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具体安排,重点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举措,持续建强基层组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通过产业振兴带动脱贫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争取上级‘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用心用情为民办事,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努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选派工作实效,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宁说。

沈庄村有种植酥瓜的悠久历史,目前,全村大棚酥瓜种植面积400多亩,像沈超超这样种植3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6户,酥瓜种植户超过40户,亩均效益在一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400万元以上。“我家种植的30多亩大棚酥瓜,在施肥和销售的关键时期,王队长和工作队不仅给予贷款支持,还帮助对外推广销售,使我家的酥瓜既高产又卖上了好价钱。”该村瓜农沈超超高兴地说。

此外,传旭家庭农场的葡萄种植面积达60多亩,阳光玫瑰、醉金香、妮娜皇后等引进品种,在全省享有盛名。村里温室大棚草莓种植面积近百亩,经济效益显著。

沈庄村还沿用传统的肉牛养殖模式,养牛户有30多户,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其中沈龙、沈海军等养殖大户的肉牛存栏量都在80头以上。“肉牛养殖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收储利用,极大减轻了秸秆禁烧压力。全村肉牛养殖可实现经济收益300万元,消化利用农作物秸秆1000吨以上。”沈庄村党支部书记沈多春说。

“接触中,我得知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宁是水产养殖的行家里手。他看到我们后马郢庄是采煤沉陷区,已形成数百亩水面,就鼓励我们联合成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手把手教我们采用‘圈养桶’模式开展水产养殖。目前,我们已建成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年产优质水产品350吨,年效益60万元以上。”村民牛进高兴地告诉记者。

另外,淮南晟康服装有限公司早年与村里签订协议,租赁闲置校舍兴办服装加工厂,吸收本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人年收入5万元以上,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全村3500多亩可耕耕地中,80%已进行土地流转,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0万元。

产业兴旺和农民富裕是实现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工作队成员将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专长,在驻村期间竭尽所能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再立新功!”王宁表示。

(通讯员 刘长明 记者 刘银昌)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