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明花开润淮南 > 三世同堂传家风 文明花开满庭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三世同堂传家风 文明花开满庭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27 9:13: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世同堂传家风 文明花开满庭芳
——记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张文涛家庭

文明家风润心田,言传身教树典范。在淮南高新区三和镇绿湾社区,有这样一个平凡却温暖的家庭:在三世同堂的屋檐下,夫妻敬业奉献,全家向上向善,邻里守望相助。这就是张文涛家庭,曾获评安徽省文明家庭、安徽省“五好家庭”、淮南市文明家庭、安徽理工大学“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2025年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张文涛荣获安徽省文教卫系统工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爱岗敬业,以责任担当书写“凡者不凡”

2021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工作的张文涛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作为第八批选派干部进驻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一线。驻村三年,他把“家”安在了村委会宿舍,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带领工作队为村里修路、引产业、安装自来水等。

张文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记满村民诉求的笔记本。村民们记得,那个皮肤黝黑的城里干部,会蹲在田埂上和老农聊天,会连夜冒雨排查危房,会为留守儿童争取助学名额。三年间,新华村集体经济翻了三倍,特色种植基地从50亩扩展到300亩,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妻子王珍所在的淮南高新区六中是新建学校,师资紧张,她主动承担初一年级7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同事们说:“王老师的备课本永远是最厚的,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承载着对学生的用心用情。”

“他守着村里的大家,我守好我们的小家。”张文涛驻村期间,王珍每天既要备课改作业,又要接送孩子上学,还要照料年迈的公婆,却总在视频里对丈夫说“家里一切都好”。这份相互理解,让爱岗敬业的种子在家庭土壤里深深扎根。

孝亲教子,以言传身教传承优良家风

11年前,张文涛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抢救后半身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从那时起,张文涛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雷打不动给父亲擦身两次,无论工作多忙,从不间断。驻村期间,家庭之间相互协助,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责完成。        (下转四版)

“妈,您别动,我给您揉揉腰。”每天晚饭后,王珍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婆婆身边,一边聊天,一边为老人按摩酸痛的腰背。婆婆年轻时在生产队干重活,腰椎落下病根,阴雨天疼得直不起身。王珍特意去学了按摩手法,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照料。婆婆经常说:“我的好儿媳,比亲闺女还亲啊!”

父母的孝行,像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大女儿放学回家,总会先帮奶奶做点家务,陪爷爷说说话。张文涛驻村时,视频成了家庭课堂,他会给孩子们讲村里的故事,告诉她们“善良和担当是最好的品格”。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也成为学校的“文明标兵”,懂礼貌、爱助人,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小榜样。

邻里和睦,以真情守望传递温暖力量

张文涛家的客厅像个“邻里活动室”:左邻右舍都喜欢到这里聊聊天,老人有解不开的心结,喜欢来找张母聊聊;年轻人遇到工作难题,愿意跟张文涛交流经验。

张文涛夫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日子才更有滋味。”他们会帮年轻人介绍对象、给邻居孩子补课、把自家种的蔬菜分给邻居们。张母虽然年事已高,却常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年轻人,社区里的小夫妻闹矛盾,都愿意找她调解。

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也成了邻里间的“小纽带”。大女儿学习成绩好,经常辅导小伙伴的学习,还主动和邻居家孩子分享自己玩具。社区组织公益活动,家里的三个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义卖全部捐了出来,说“要像爸爸帮助村里人一样,帮助有需要的人”。

从家庭到社区,从工作岗位到乡村田野,张文涛一家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他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三世同堂的屋檐下,芬芳了整个社区,也照亮了更多家庭前行的路。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