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8/26 8:55: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前,记者从谢家集区召开的再就业形势分析会上了解到,截至8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9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1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3人,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将困难群众的就业帮扶放在首位,从岗位推荐到技能提升,全力以赴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谢家集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谢家集区已累计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30场,1685家企业带来25622个岗位,以充足的岗位供给为群众就业筑牢根基。同时,该区积极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供需桥梁,组织800余名返乡农民工赴谢家集经开区企业参观,为新南港、俏烽针织等企业输送约400名员工。

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撑,为高质量就业注入强劲动力。谢家集区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让惠民举措家喻户晓。在岗位开发上,178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12家新建就业见习基地为24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在技能提升上,今年上半年129人次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资金扶持同样给力,77笔、总金额298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为创业者送来“及时雨”;针对劳动能力较弱但就业意愿强烈的群体,178个涵盖卫生创建、秸秆禁烧宣传等领域的乡村公益性岗位,让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线下线上协同发力,织就一张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网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家集区积极推广“三公里”就业圈线上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有18个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平台小程序访问量突破107万次,发布岗位548个,注册用户达8645人。与此同时,3个标准化零工市场与驿站的建成使用,为灵活就业人员打造了“温馨港湾”,已完成41人次的精准对接,切实满足临时性、灵活性的就业需求。

精准帮扶的阳光,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的就业路。“真的太感谢政府,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肢体四级残疾的张学芹曾因年龄和身体原因屡次求职碰壁,在区就业帮扶部门上门定制援助计划后,她参加了手工编织培训,经政府推荐入职安徽溢泳铭玻璃有限公司,企业为她量身安排岗位、适当调整劳动强度,让她倍感安心。

就业方式的创新,更让群众增收渠道越拓越宽。在政府技术指导和创业贷款支持下,当地家庭农场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大量农闲务工机会。杨公镇村民杨维荣和陈多云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仅靠务农维持生计,生活拮据,如今种地、打工两不误,年收入增加两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安徽小满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汇航渔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也在政府纾困政策和资金助力下稳步发展、扩大用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有稳定收入,下班还能照顾家里,特别满意。”孤堆回族乡大洼村村民、安徽小满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茂淑的话道出心声,五年来,这份可靠工作让她心里既踏实又温暖。

当前,谢家集区正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聚焦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不断完善“一人一策”精准援助机制。通过为登记失业的大龄劳动者、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建立实名台账,依托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安置,严格遵循“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原则,实现岗位与政策的精准推送、高效匹配。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拓宽就业渠道上,谢家集区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并举,一方面支持传统企业技术改造以稳定现有岗位,另一方面培育养老、托育、家政、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针对农民工群体,该区通过定向培训、信息平台赋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等举措,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

谢家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持续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一人一策”帮扶和动态跟踪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不断巩固援助成效,努力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让“一个都不掉队”的庄重承诺,真正绽放在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中。

(通讯员 盛静 记者 苏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