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0.07%,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实现直接融资129.1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为淮南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金融服务发展效能提升行动,统筹做好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金融运行稳中有进,金融生态整体良好,为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撑。
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2.3亿元,同比增长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73.05亿元,同比增长10.07%,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居皖北六市第一位。资本市场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29.15亿元,融资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金融业成绩单亮眼,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全市制造业贷款截至6月末余额284.93亿元,同比增长19.4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9.42个百分点,在科技贷款、绿色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多个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持续加大。存贷款规模实现较快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5.28亿元,比年初增加231.42亿元,同比增长8.07%;
上半年,我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5.29亿元,碳减排贷款10.69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2.59亿元,发放办理再贴现14.3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超450户次。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09%,同比下降0.5%,可为全市企业年节约贷款利息支出2.9亿元,货币政策工具成效显著。
加强引导协调联动,银企对接强化创新
我市建立落实国家一揽子金融政策工作协调机制,印发出台多项方案,推动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强化协调推动,市政府建立包保园区制度,“一企一策”建立融资方案,完善贷款要件,加快信贷资金落地。深入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建金融专员团队,全面铺开“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中长期、跨周期、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工具申办理念,推动银行机构积极与上级行加强对接,在信贷政策、信贷资源、审批流程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支持。
我市建立全市政银企对接机制,常态化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组团参加省级政银企对接会,撮合项目30个,新增融资超70亿元;组织各县区园区联合基层金融机构“入园区、进企业”,举办各类银企对接活动32场,帮助548户小微企业获得融资22.51亿元。我市持续强化金融创新,发展“投贷担保补”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全市各类企业获得基金支持18.47亿元,银行以“投”跟“贷”投放资金30.43亿元。
落实金融工作任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下半年,我市将紧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金融工作任务,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发展效能,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持续加大对地方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效应,多措并举推动金融机构围绕我市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薄弱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有效信贷投放,在信贷政策、信贷资源、金融人才和网点设置等方面争取更大的支持或倾斜。
我市将继续深化创新金融服务,健全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推动金融资源,向科创、先进制造业企业集聚,支持更多企业享受“投贷担保补”综合金融服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深入开展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非法金融风险发现和识别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构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防护网”。
(记者 梁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