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绍的是敌稗类药物,可用于防除大龄稗草除草剂,特点:敌稗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稗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尤其适用于大龄稗草。它能抑制稗草的光合作用,使稗草叶片逐渐枯黄死亡。但敌稗在高温、干旱或低温、高湿等不良环境下,防除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使用方法:一般在稗草3至5叶期,水稻4叶一心期后使用。可选用34%敌稗乳油,每亩用量200至400克,兑水30至45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需保持田间有浅水层,喷药后24小时内不能遇雨,以免影响药效。”
当前,正值夏季粮油作物主要管理时节,凤台县关店乡农技人员赵亚现场用视频号在陈庙村稻田里直播稻杂草除防技术,与此同时,他还不忘提醒村民科学避暑、安全生产。
“仓禀实,天下安。”凤台县关店乡始终重视农业生产工作,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专长,深入基层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攻单产、保总产,确保粮食年年稳产稳收。为提升田间管理水平,做实做细水稻夏管工作,乡村党员干部协助各个村的农技员、科技特派员配合种植户做好除草、防虫等工作,结合当前天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时向种植户推送气象服务信息,提供“零距离”服务和科技保障。同时,采用“线上宣讲+线下指导”模式,通过微信群、短视频、抖音等网络平台,为农户进行农业技术跟踪服务,助力水稻健康生长。
“乡村农业技术员经常来到我们家的田头进行指导,传经送宝,还帮助我们科学施肥、灌溉、防病。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看俺们这几百亩大田稻秧苗长得绿油油的,多么喜人呀,今年肯定又会有个好收成。”前老村村民王金伟喜滋滋地向在场的人们说道。
“高温会加速除草剂药液蒸发,降低杂草吸收效率,甚至引发作物药害,因此需严格避开中午强光高温时段施药。村民们要在上午时段露水蒸发后至上午10时前施药,这个时间气温回升但未达高峰,药液附着性较好。下午施药选择4时后至日落前,温度下降、湿度回升,药液在杂草叶面停留时间延长,利于充分吸收,效果也比较满意。”周庄村科技特派员此时正在用手机和群里的村民互动水稻施药技术。村民们有的在田间面对面学习,有的就在手机上提出疑难问题,技术员不厌其烦地认真逐个进行回答。
“这几年,我们乡根据对当地气候、测土配方以及生产经验推选出多个水稻当家品种,每年收成产量都非常稳定,不仅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潜力满满。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推广水稻直播种植技术,研究解决了直播种植水稻田间除草难题,推广了新技术,每亩地还能节约180多元的成本。乡纪委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主题,加大耕地红线保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只增加不减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土地复垦工作,清理违规占地设施,宣传土地保护法律法规,争取把全乡夏粮产量稳定在1700万公斤以上。”该乡纪委工作人员在现场调研田间管理情况时告诉记者:“为确保惠民政策精准直达田间地头,乡纪委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大数据平台筛查比对、电话回访核实、实地走访查验等手段,对涉农补贴发放、农业技术服务等工作开展全流程监督。依托问题台账管理与限期销号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主动履职,真正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种子是粮食的“源头”、农业的“芯片”。该乡为村民提供管家式的服务,运用科学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村民除了支付秧苗、化肥以及收割费用,其他的都交给合作社管理。农业合作社今年为前老村、周庄村,还有附近乡镇的村民托管了4500多亩水稻,水稻品种全部都是经过层层把关,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种子。农户家的水稻品种、秧苗、整田、插秧、施肥施药直到收割这一系列农活全部交给合作社。有了科技管理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不但减少了劳动强度,还依然保持粮食种植收入稳定。
(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