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绣花功夫”里的为民情怀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绣花功夫”里的为民情怀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7/23 8:14: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在品质,根植于文明。我市以“绣花”之功塑文明之美、铸品质之城的生动实践,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矢志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活注脚。从“整容”的精致到“绣花”的细腻,淮南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精心擘画宜居宜业新图景,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城市之美,不仅在于高楼广厦、霓虹璀璨的“颜值”,更在于民生冷暖、治理智慧的“气质”。淮南的探索实践证明: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其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路径在于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从顶层设计上建立保障有力的标准体系,到机制引领中构建统筹有方的运行格局;从民生导向下办好“关键小事”,到行动抓手开创施治有序的管理局面——这些“强化”举措如四梁八柱,支撑起“人民城市”的治理框架。我市将“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分类管理、流动摊点安置等这些具体而微的事项纳入制度化轨道,使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环环相扣,正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基层的鲜活落地。

尤为可贵的是,我市的精细治理并非“闭门造车”,而是以科技赋能驱动治理效能之变。量身研发运用“五个网上”智能系统,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智慧城管系统高效运转,月均采集案件数以万计,推动问题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跃升……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深度融合,让城市管理耳聪目明、反应迅捷,为“绣花功夫”插上智能翅膀。

城市治理的温度,最能在“安家”“护学”“排雷”等民生小事中被感知。为早餐夜市、修补匠人、瓜农果农合理“安家”,不仅守护了市容整洁,更守护了人间烟火与底层生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消除窨井盖隐患、节日开放免费泊位,则是将安全与便利送到群众心坎上。当柔性执法取代冰冷驱赶,当“席地而坐”成为城市风景,治理便超越了规范约束,升华为品质供给,让市民在细微之处触摸到城市的善意与温暖。

文明创建是永续工程,城市治理没有终点。淮南的实践昭示:当“绣花功夫”浸润为民初心,城市治理就能于细微处见真章,在持久中显魅力。未来仍需持续以“精”求进,以“细”提质,让文明之花在为民初心的滋养下常开常盛,真正铸就一座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