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九季) > 青桐园的传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青桐园的传奇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3/25 9:05:5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谢家集区卧龙山风景区的层峦叠翠间,藏匿着一片名为“青桐园”的秘境。这里曾是清末状元孙家鼐幼年研读经文的避暑之地,也是清代名门孙氏家族归隐园林的遗址。如今的青桐园虽历经岁月更迭,却以另一种姿态延续着书香与自然的传奇。

青桐园的前身是清朝乾隆年间孙家鼐叔父孙蟠归隐时修建的“孙家花园”。孙氏家族之所以在这崇山峻岭中修建家庭花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一是这里重峦叠嶂,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孙家花园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的一片平坦之地,地势西高东低,占地20余亩。山涧小溪从花园东墙外流过,潺潺溪水伴着青蛙的鸣叫,奏响山间交响乐。夏季,东南风顺着山涧吹来,凉爽宜人,是度假避暑的优选之处。二是这里位置独特,环境优美,整个花园呈“座椅形”,是十分难得的风水宝地。孙家花园北面离乾隆皇帝御刻“石笋”的上竹园只有不过千米;南边有“人心不足蛇吞象”典故中“蛇”的“故居”卧云窟;山的东边有明代朱元璋在此烧窑的窑址。这里还有寿州到怀远、蚌埠等地的古栈道。孙家花园距寿县城只有八华里路,交通便利,有利于孙氏家族的家人和客人来往。三是在孙家花园西北山脚下,有一个山泉,泉水潺潺,清澈见底,宛如镜面,映照出天地间的纯净与美好。清泉在山涧蜿蜒流淌,使整个山谷焕发勃勃生机。

孙家花园是按照徽派建筑建造,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庭院布局讲究。园中园取名青琅玕。青琅玕出于唐代诗人杜甫“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宋代文同诗:“文石间苍苔,相引入深坞,莫撼青琅玕,无时露如雨。”整个庭院建筑承载着孙氏家族的诗书传统,少年孙家鼐常于此临窗诵读,竹影婆娑中钻研学问,最终以满腹经纶登科夺魁,成为清代寿州唯一的状元。青琅玕为孙氏家族的繁华培育了人才,在孙氏家族的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记忆。

时光流转,随着时间的变迁和孙氏家族的变化,孙家花园渐渐衰败而坍塌,楼阁亭院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但花园内生长出的竹林却越发茂盛,又称下竹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居住在孙家花园附近的村民就在花园遗址栽种了青桐树。青桐树树干笔直,枝茂叶大。几年后,数百棵青桐树拔地而起,棵棵如擎天巨伞,叶片交织成翡翠穹顶,仿佛将百年的文脉凝结成一片苍翠的时空胶囊,故而这里变成了“青桐园”。

步入青桐园,恍若闯入绿野仙境,遮天蔽日的树冠下斑驳光影,苔痕斑驳的青石与虬曲树根相生相缠,山涧溪水在石缝中流淌叮咚成韵。令人惊叹的是,树木的生长姿态——青桐树皆生长在嶙峋怪石之中,以倔强的身姿诠释生命的韧性,鸟鸣与风交响成曲,空气中浮动着草木特有的气息,连呼吸都沾染了山林灵气。每年初夏,当阳光穿透叶隙,为林间铺上碎金,仿佛能看见百年前捧卷少年的影子,与今日游客的足迹重叠,在时光长河里泛起涟漪。

青桐园的自然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和史学工作者前来观光游览。

现在的青桐园虽然没有了过去青琅玕的富贵与繁华,但这片土地的灵气仍然孕育和熏陶着附近的村庄的变化。这里居住的村民也像青桐树一样坚强幸福地生活着。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小山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居住的茅草房变成楼房、砖瓦房,家家用上自来水,水泥路通到每户家门前。去年政府又修通了八公山到风景区的旅游公路,被人们称为“淮南的川藏线”。“淮南川藏线”有一支线直达青桐园,更方便了广大游客的游玩和观光。

青桐园是我出身和成长的故乡,少年时曾在孙家花园遗址的树林里爬树掏鸟窝,在“青琅玕”边的小溪中捉鱼捕虾,亲眼见证了青桐树的生长成材。也曾陪同许多有名之士来到青桐园参观游玩,享受自然与艺术的熏陶。

青桐园茂盛的树木,美丽的风景,神奇的园林,成为卧龙山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来到这里,便能感知这片土地如何将人文积淀转化为自然力量,让书香与林涛共同谱写出跨越时空的生命赞歌。

(王传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