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大年初六“春”风起 千名村民“走太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大年初六“春”风起 千名村民“走太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2/5 10:21: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立春。清晨,寿县张李乡的太平桥畔,薄雾轻笼,微风拂面,春意悄然萌动。桥头,彩旗招展,红灯高挂,映照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面孔;桥下,河水潺潺,伴随着河岸上传来的欢声笑语,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这是一年一度的“走太平”活动,也是张李乡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率先响起,清脆而有力,瞬间打破了乡村的宁静。鼓点如春雷滚滚,仿佛要唤醒沉睡的大地;钹声不绝于耳,奏响了新年的春日序曲。舞狮队登场了,一头头狮子在表演者的操控下,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空跃起,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舞龙队也不甘示弱,五彩的龙身在空中翻腾,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为这场“走太平”活动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不仅如此,歌曲、舞蹈等节目也轮番上演,村民们的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在热闹的氛围中,“走太平”的队伍缓缓出发。村民们扶老携幼,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行,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安宁。太平桥上,村民的每一步都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一张笑脸都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走太平”这一传统民俗,在张李乡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祈愿。过了年,一些村民将外出打工,出门之前,都会一起走上太平桥,用这种方式为新的一年祈福。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拄着拐杖,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年轻的夫妻,手牵着手,脸上满是甜蜜;还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大家一边走,一边互相祝福,感受着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力量。该乡在读大学生徐晴感慨地说:“作为高速的连接线,太平桥伸向远方,将给这里的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

张李乡的“走太平”活动,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张李乡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饺欢天”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活动现场,除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还能看到“饺欢天”等企业的身影。他们为活动提供了后勤支持,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几位回乡就业的村民走在太平桥上时对记者说:“我们今年响应镇政府号召回家就业,‘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二百元’。这样的日子,真是越走越有盼头!”

“走太平”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为张李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张李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和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让“走太平”活动成为该乡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立春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张李乡的村民们用一场“走太平”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也期待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春日的暖阳下,“走太平”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村民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他们带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踏上归程。

这场立春与大年初六相遇的“走太平”活动,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太平桥头的旗帜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乡村在时代浪潮中的新生故事。

(记者 张昌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