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党组坚持把党建作为第一工程,坚决扛牢机关党建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充分发挥机关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引领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抓党建促业务,抓机关带系统,聚力打造“五个工会”,争当“五个模范”,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讲政治的忠诚工会,做思想大解放的模范。市总工会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立足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淮南篇章”主题教育,打造“劳动·五月·工会宣传月”活动品牌。市总工会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分别赴县区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开展劳模工匠“六进”宣讲,推动各级工会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活动1600余场次,覆盖职工31.5万人次。
打造敢担当的有为工会,做环境大优化的模范。坚持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企业签订集体协商合同;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诉调对接、法律援助、根治欠薪等法律维权工作,推行“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一体化维权模式,建立调解组织8个,今年参与劳动争议处理209件,调解成功180起。高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新建县级、行业(企业)工匠学院12所,全年开展技能培训14809人,学历提升325人,新建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0家,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依托产业链链主企业,帮助上下游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展活动1728场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90个,技术创新成果转化110个。
打造善服务的暖心工会,做任务大落实的模范。健全完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推进困难职工帮扶精准化,推动解困脱困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职工困难帮扶、子女助学等帮扶活动,今年以来筹集送温暖资金320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劳模等7072人。推进工会服务普惠化,做优做强“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职工疗休养、职工医疗互助等工会服务品牌,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推进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全面提升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综合服务能力,注重建管用结合,累计建成工会驿站848家,24小时智能化驿站147家。建立“工会驿站+”一体化服务体系,依托工会驿站广泛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送岗位、送帮扶、送法律维权等普惠性活动,服务户外劳动者60万余人次。
打造强基层的活力工会,做能力大提升的模范。市总工会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大力加强基层建会入会工作,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加大“三新”组织依法规范建会力度,不断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目前建成新业态群体工会707家、会员6.98万人。采取新业态劳动者“点菜”,工会“买单”服务方式,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精准化服务。先后召开全市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联席会,货车司机新入会3720人。持续加强县级工会工作,加大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进一步激发县级和基层工会活力。深化“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通过举办全市长三角工会工作一体化研讨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班、工会干部策论大赛等多种活动,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能力。
打造严作风的勤廉工会,做作风大转变的模范。市总工会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使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打造清廉工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工作监督机制,发挥机关纪委日常监督作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细则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引领广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持续开展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当一周工人”活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推动工会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梁广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