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五季) > 寿州乡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寿州乡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25 9:00: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乡村,生长梦的地方

原始。淳朴。简洁。本真。

古铜色的光,踏实的脚印。一代代农人,耕耘土地,耕耘人生,耕耘梦想。黎明,乡村醒来。牛,是不倦的诗眼,牵着万千诗行,在大地的书页上涌动成麦浪。田间,高亢的歌谣里,有朴素的愿望,有烟火的味道。

乡村,生长梦的地方。星星之火,燃起来,慢慢扩展。脚踏黄土背朝天的人们,心房亮了,亮成质朴的愿景。在乡村,土地是命,一辈辈的拓荒者围绕着它,打造生活,打造信念,打造家园。

古寿州。淮河、瓦埠湖、安丰塘、淠河,水系发达。高山、平原、丘陵,自然分明。大大小小的村庄,星罗棋布,烟火气息浓厚,地域特色鲜明。

从传统的农耕,到半机械化,到现代化。从简单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到大规模的种植,到科技助力的现代农业。

寿州乡村,孕育了走向富强的五彩梦。

寿州乡村,一幅恬静唯美的长卷

发展,需要智慧,更需要坚强的追梦人。寿州乡村的发展,记录了寿州人民一路走来所创造的文明与辉煌。

在大顺,古渡悠悠,麦浪成海,新型材料厂让古村落折射出现代工业的光芒。在张李,花卉产业园芬芳四溢,自产的蔬菜瓜果确保一方百姓四季菜篮子新鲜,并远销全国各地,白鹅养殖更是形成了产业链。在小甸,安徽第一面党旗那么鲜艳,人们精神抖擞地将新农村建设不断地向深处推进。

寿州乡村。村村通,成了大地的脉络。光伏发电,是亮闪闪的风景。文化广场,折射出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光芒。戏剧大舞台,成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电商平台,把乡村的特色产品推向神州。

放眼。高铁呼啸而过,寿州乡村就是沿途渺小但耀眼的景点。瓦埠湖大桥,一条壮观的彩虹,将两岸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寿州乡村。河道纵横,庄稼茁壮,林海翻涌,花香袭人,群鸟翱翔,亭台古朴,民居林立,民风朴实。

寿州人民在这古朴而又现代气息浓厚的氛围中,不停忙碌、不断创造着。

乡村,永远的人间烟火

徜徉。驻足。凝思。展望。

乡村,就是人间烟火,就是文明和发展的标记。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矢志不移。一路走来,永远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八公山豆腐村,见证了传说,见证了曾经的辉煌,也见证了今天的万亩梨园和豆腐产品的研发创新。寿西湖农场,西湖晚照下,一望无际的黄豆秧苗,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像蓬勃的诗句,跳动在生动的大地,跳动在村民的心坎。

走在寿州乡村,稻浪、荷塘、沙地、杉林、板栗基地、芡实水域、垂钓中心、现代化工厂、闪光的古迹、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成为寿州大地璀璨的风景。

传承,开拓,创新。寿州乡村,一直在建设与探索的路上。沐浴楚风汉韵,脚踏肥沃土地,在风雨坎坷中坚守,在青山绿水中书写文明和进步的华章。

乡村,永远的人间烟火。寿州乡村,寿州人心中巍峨的灯塔。

(边家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