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王后少室镐:一件看出古人无限智慧和细腻生活的青铜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王后少室镐:一件看出古人无限智慧和细腻生活的青铜器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0/29 7:14: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博物馆仿佛一条时空隧道,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讲述者,诉说古老大地上发生的故事。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里,可以感受悠久的历史,领略灿烂的文化,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庄重而神秘,见证了楚国的辉煌和荣耀。其中,有一件名为“王后少室镐”的青铜器,它的名称和作用极具研究性,尤其是用途,极大地展示出2000年前古人的智慧。

“王后少室镐”是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器物,它于1933年出土于谢家集区杨公镇双庙村的楚幽王熊悍之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李三孤堆墓。

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有鼎、壶、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一些青铜器,由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楚幽王墓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其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以青铜器为主,人们比较熟知的有楚大鼎、集脰太子鼎、铸客升鼎等。出土文物中有部分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中展出,其中,镐与鼎、罍等青铜器的大小、形制和作用各不相同。而在馆中展出的楚幽王墓葬文物中,“王后少室镐”是一件引起众多参观者关注的青铜器文物。

这个“镐”字应当怎么读?这是游客们在参观时最常问讲解员的一个问题。在“王后少室镐”中,“镐”应当读hào。据了解,镐京是古都名,简称“镐”,为西周国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今名沣河)东岸。资料显示,周懿王时暂居犬丘(位于兴平市东南约4公里处阜寨乡),周武王以下诸王,至于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皆居于“镐”。

然而,在我们生活中,“镐”的常见读音应当为gǎo。镐头,俗称“十字镐”,一般为木质的长把,铁质的头部,是一件用来刨土的工具。它用途广泛,大型的可用来敲开、破坏硬质地面,如水泥地面、冰面等,小型的可作为随身工具,一般用于户外活动,有时也作农用器具。查阅资料可知,“镐”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细细观察这件器物,从做工和花纹能够看出当时的青铜工艺已经十分精湛纯熟。它的大小深浅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洗脸盆差不多,那么在古代,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说文解字》中有记载:“镐,温器也。”相传,在镐京的东边有一个池塘,叫镐池,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大型的盛水容器称为“镐”,在古代主要是用来当作沐浴的盆。由于这件器物的口沿上有明确的铭文记载,因此可以得知,“王后少室镐”就是楚国王后用来沐浴的盆。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进行了目测,其直径约为60厘米,这样的尺寸如何能用来洗澡呢?其实“王后少室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常用的浴盆或者浴缸,不能够站进去或者坐进去沐浴,古人洗浴身子也并不是把身体浸泡在水中,而只是用水来浇洒身子。所以,“王后少室镐”是一件盛水的器具,由侍女在一旁舀水来为王后沐浴。

其实,古人对于洗浴是非常讲究的,古时的“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人们平时所说的浴盆,顾名思义就是洗澡盆。“洗”和“澡”也是分别指代清洗不同的部位,可见古人对于全身清洁的重视。

据了解,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已经使用浴盆洗澡了。李商隐在《寒碑》中说:“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词。”其中的“汤盘”就是指商周第一位君主成汤曾用青铜沐浴盆来洗浴。据说,周朝初期虢国的季子白也曾用浴盆,并且尚存至今。在《礼记》中记载了古人对木质浴盆的称呼为“杅”,浴盆发展到战国时期,又称为“鉴”。由此可以看出,古时沐浴工具的使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讲解员介绍,“王后少室镐”不光能用来沐浴,夏天可以用它盛放冰块,放在屋内作防暑降温或者冰镇美酒。另外,它还可以盛放清水,利用它的反光作用,女性当做镜子来梳洗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因此,这件花纹细腻,造型美观,工艺精良,又有详细铭文的“王后少室镐”,对于了解楚国的生活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记者 付莉荣 张明星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