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五季) > 走进大树河坝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走进大树河坝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0/22 10:48: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初秋,几位朋友约好了午后去安丰塘镇一个革命特区的地方,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雨,短暂的雨后天晴了,也到了我们出发的时间,天公作美,给我们的这次红色之行来了一次洗礼。

走进大树河坝中心村,亭阁小桥,院落瓦房,映入眼帘,村东竖立的高大玉石牌上写着:塘畔青绿源远流长,大郢纪史赓续新篇。巧合的是此对联则是我们同行的朋友策划撰写的。过去的河坝村是由徐家河坝得名的,有十二个自然村,以前村里有个王姓建的土地庙,形成了王庙自然村,也是原河坝村委会所在地。旧时村里还有滚水坝,村中有桥,称为王桥。小河流经村落形成了团滩,形似甲鱼,滩前有塘脑,人们俗称王八脑子,由于听起来不雅,后来改为团坝脑子。而位于团坝脑北的后套自然村,四周被水沟环绕。过去住户最多的是张家大墙自然村,随着时代变迁,后来的自然村渐少,统一规划后形成了中心村。

几年前的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大树河坝中心村道路通畅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后河水潺潺流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被绿色环绕,健身广场、小游园、文化广场随处可见人们活动的身影,有了大树村史馆,环顾一周,漫步在其中,如同身处景观里,每家都有五小园,我经过一户人家的五小园,种的是空心菜,毛竹栏杆上挂空心菜的图片,文字写着清热解毒、降低血压,润肤美容的字样。新的大树河坝已经成为了一个位于安丰塘之南的美丽村庄,这是一个稻米花香的地方。村子旁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接收着能量,沟渠围绕着村落,流淌着安丰塘的来水,小鸭游荡在水渠中,流连村庄,在一木亭处有一石雕,金牛卧地,背上坐一放牛娃吹着竹笛,抬望眼便看到三个字:丰碑亭,此时想起两句唐诗: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大路东边正在建设乡村大舞台,村里的未来文化生活将更为丰富多彩,这些生态美的设计,倡导着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理念,续写了革命故地新的篇章。

时光匆匆,一百年之前,人民受剥削被压迫的年代,这里的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28年,革命的火种最先播撒到这里,最初把革命思潮带往史大郢的是同盟会会员史立斋,他在1908年同盟会成立后,与张汇滔一起在国内用信义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并参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淮上起义,史立斋、史康候曾领导过三百多人的队伍攻打固始县,威震淮河两岸,1911年他参加了寿县起义,他在史家的带头作用,带动和影响了史大郢一批青年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1930年史大郢特支成立,经过12年的革命斗争,使共产主义事业的种子生根发芽。曹静、史载权、史寅宾、史慰民等一批优秀的革命者在寿县土地上洒下了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旗帜。1996年版《寿县志》所载史姓烈士八名,一门八烈士,为后世罕见。

两年前曾与朋友一起到过大树小学,那里是史大郢特支的旧址,学校早已停办,院子里留下几排红瓦房的教室,杂草丛生的荒地诉说着过去,昔日的辉煌历史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如今史家后人们,继承了先人的奋斗精神,为了不忘历史,在大树河坝中心村建起了“史大郢特支陈列馆”。

陈列馆不大,原木组合在一起的门楼和院门,原始而生态,三大间瓦房,一米多高的花格子围墙,一百多平方米院落,迎面屋墙上挂有巢湖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牌匾,陈列馆里摆放着一尊革命者的铜制塑像,系着红色的领巾,神情里透露出革命者不怕牺牲的坚定,陈列柜里放着发黄的信函、证书等一张张文字资料。

目睹东墙外旧时的农具,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身披蓑衣的画图,呈现出奔赴在风雨交加中革命者的艰苦岁月,那面红色的墙壁木牌上书写着“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话语,在初秋的午后,我感动得热血沸腾,我看到了那烽火中的史大郢革命志士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

走出陈列馆,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此时村文化活动室里,村民们在凉爽的空调室中读报、打纸牌。我们走进墙壁上写着生态美超市,琳琅满目的物品摆满货架,我们喝着店老板拿出的冰爽的矿泉水,身心舒畅,身处这个和美乡村里,真切感受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今天的美好来之不易。回望陈列馆西面外墙上镶嵌的红色五角星,村口巨大紫金石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字迹,我感到了那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心声,正在大树河坝村得以美好地呈现。此刻我的心中也在默默希望,愿大树枝叶繁茂,河坝清水长流。

(王晓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