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五季) > 长淮波涛上一道立体的风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长淮波涛上一道立体的风景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0/16 15:16:1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著名诗人严阵先生抒写淮河情怀的经典诗篇除了脍炙人口的《淮河评论》,还有一首体现淮河思想文化的《淮河闸颂》,在诗界也颇有影响。

红色的大闸啊,狂涛上的长城,

红色的大闸呀,浊流上的山峰!

……

起笔就风驰电掣,如雷贯耳,一副高大威猛雄镇波涛巍然屹立于淮水之上的淮河大闸巨人般的形象崛立于眼前。诗人激情奔放地发出响遏行云的叹呼,洪钟大吕,撼人心魄。

平原飞沙走石,你明如日月,

天空阴云密布,你灿似长虹!

树叶青了又黄了,你不变颜色,

河水涨了又落了,你不改阵容!

一波平了一波起,你稳如泰山,

一浪去了一浪来,你坚似铁鼎!

啸腾的淮河是一面大时代的镜子,

浪潮里永远有你坚定的身影!

淮河是大时代的镜子。这是诗人为后面做的铺垫。紧接着把对淮河闸的咏赞由初始表象的素描进入精神境界的触摸,表达了对淮河闸的高评与仰视。

闸是什么?闸是镇流安澜、管控河水流量与生息的柱石,她与河流的生命,两岸的土地人家,耕种的庄稼农田,其兴衰祸福息息相关。所以在诗人执着的意念里,淮河大闸的生存阅历都是岁月沧桑风云变幻的牵系,所以淮河闸不单纯是闸,还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内涵。

一天二十四小时风云瞬息万变啊,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少雨雨晴晴!

哪管它春露秋霜冬雪霏霏,

哪管它朝云暮雨霹雳声声!

哪片云彩不印上你坝顶的赤旗,

哪朵浪花不映上你闸顶的红星!

这就是诗人起笔高颂的“红色大闸”的精髓所在。诗人敞开炽热的心扉,让奔放的激情高涨到极致,做出宣泄不止的倾吐。

闸啊,你闸住多少千里扑来的巨浪,

闸啊,你闸住多少破天而下的山洪!

闸啊,你闸住多少喧嚣哄闹的逆流,

闸啊,你闸住多少漩涡布下的陷阱!

闸住,你闸住多少灾荒的脚印,

闸住,你闸住多少暗夜的恶梦!

闸住,你闸住多少苦难的历史,

闸住,你闸住多少邪雨魔风!

即使浪涛在你胸前全都撞成碎尘,

你,你也绝不放过一颗险恶的水星!

接连八个“闸啊,闸住”,把淮河闸的神威与豪气声声推进,铿锵有致,思维情结贯串字里行间。这仅仅是在歌颂淮河闸吗?那赤旗,那红星,让人产生不尽的联想,不止升华了诗的主题,也增强了诗美的意境,亦如一股淮河闸下汹涌的波涛冲撞着读者的心弦,经久不能平息。

在你的守护下平原一片好庄稼啊,

春天碧绿,夏天金黄,秋天火红!

在你的保卫下两岸烟囱像丛林啊。

烟雾遮天,灯火万点,汽笛吼鸣!

火焰与露水忙碌地催着红色的箭头,

镰刀和铁锤不停地织着灿烂的美景!

······

是你守护着我们的战斗我们的劳动,

是你保卫着我们的建设我们的革命!

正是淮河闸的卓越贡献,才有了两岸土地家园和平安宁的壮美画卷,也才有诗人奔涌激越的豪情喷吐,一下把淮河大闸的职责作用提升到远远超出“闸”的功能的高度,并吐露真诚质朴令人感奋的心声:

我愿是你风浪前的一块花岗石啊,

我愿是你闸门上一颗铆钉!

我愿是你传送电流的一道电缆,

我愿是你水文仪旁不灭的明灯!

诗人把淮河闸称之为“红色的大闸”,红色当属正义与真理的象征,而大闸则是淮河岸畔千千万万英雄儿女的化身,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精神感召下,万众一心,运用智慧和勇力变水患为水利,造福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你的闸门,历史的闸门,责任重大,

你的闸门,时代的闸门,任务光荣!

让闪电来吧,让雷霆来吧,

伟大的闸是我们思想的结晶!

让风暴来吧,让汛涛来吧,

伟大的闸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这里,诗人歌颂的不仅仅是淮河闸的职责与生命,也歌颂了淮河闸的精神与道义,并赋予它思想文化的底蕴,如此淮河闸才这般神采奕奕,辉光四射!

千里长淮有多少这样的大闸,没有去数,但就这一座座挺立在淮河波涛上的伟岸之躯,排列组合了一道宏伟壮美的风景,连同所有与闸相关的诗词、美文、音乐、绘画及摄影等各类文化艺术品一并融入了淮河大文化的库存!

(阿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