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精准帮扶 共筑残疾人美好生活
——我市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见到康侠时,她正在加工折扇。
用自制的浆糊涂抹在竹木制作的扇骨之上,动作熟练而麻利,一把折扇的成型在其手中用时最多不超过一分钟,而这样的折扇,她一天要制作500个。
“我现在每天平均能加工500个折扇,每个月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只要自己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双手挣钱,就感觉幸福满满。”康侠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说道。
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的康侠无法出门打工,自然谈不上为家中增添些收入,家庭的重担便压在丈夫一人身上。看不得丈夫如此辛苦,即便腿脚不方便的她也想要寻求一个获取收入的渠道,为家中减轻负担。
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康侠得知凤台县残联举办了一场手工制作培训班,专门面向残疾人进行培训,以期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扩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康侠报名参加了。
“那场培训班主要就是教授了折扇的制作,我也挺感兴趣,和培训班的老师交流了很多次,自己也买了一些货品回家研究制作。”康侠说,因为和培训班的老师建立了联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就这样一来二去,她自己也就逐渐掌握了折扇的制作方法,随后与来自义乌的供应商签订了来料代加工协议,常年在家制作折扇。
康侠心态很好,她认为自己虽然在腿脚上有缺陷,但日子要往前看,总不能困于自己的苦难之中。在和康侠交谈的时间里,她那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这几年制作量也越来越多,年收入综合能够达到3万元。特别是凤台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所也为我提供了就业创业项目资金扶持,我觉得只要我努力干,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科学养殖助乡村振兴
8月的淮南骄阳似火、酷热难耐,而在谢家集区杨公镇杨郢村,一场持续3天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正吸引着不少村民前去“取经”,黄士毕便是其中一位,姑且称其为老黄吧。
与康侠相似的是,老黄的腿脚也有些不方便,但他带着记者来到自己种植的60多亩土地时,不由得笑道:“怎么样?虽然我这腿脚不行,但这么多土地,我管理得还算不错吧?”
确实,井井有条。
老黄向我们展示了他每天劳作的过程:给自己的车载式喷药机灌入农药和水,开着拖拉机将机器运到田埂间,拿着喷头朝着田里喷洒着农药,顿时天空仿佛出现一道彩虹。
老黄回头一笑,有着庄稼人的腼腆笑容,也有庄稼人那晒得黝黑的皮肤。“我们农村人没什么文化,有专家过来培训,我们都想学学技术。”老黄告诉记者,市、区残联每年都会开展种植养殖的技术培训,他也经常参加,学到了科学的种养殖技术,现在,自己种水稻的亩产平均能达到1400斤,年收入近10万元。
朴实的种地人不善言辞,腼腆的老黄也代表着那一批批辛勤劳作的庄稼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也在用自己的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吃店里有希望
在谢家集区李郢孜镇的一家小吃店里,记者见到了王辉,相比于老黄,王辉瘦瘦高高,年轻小伙一般却比老黄还要腼腆一些。
见到我们来,他当即要从冰柜中取出食材,为我们炒两个菜。他的热情让我们受宠若惊,连忙推辞,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他还是下厨炒了一碗蛋炒饭。
王辉的腿脚也是不方便,看其从冰柜中取出食材时,左腿都是跪在地上,这源于他14岁那年的一场大病,从此便落下了残疾。在床上躺了几个月后,看着父母为自己忙前忙后,他觉得自己不能这么颓废下去,生活总要朝前看,没有谁的一生是一件事情可以定格,也没有谁的一辈子要自我禁锢在阴霾当中。唯有自己走出阴霾,方能看到头顶处的艳阳天。
在父母的帮衬下,他开了一家小吃店,20年过去了,因为身体原因,小吃店虽然不大,但是物美价廉,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店里一直有顾客。“我觉得自己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是我不能闲着,更不能让父母再为我担心。我一定要靠自己改变命运。”王辉说到也做到了,每个月虽然挣钱不多,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努力,就是最幸福和开心的事。
我市创业扶持有成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残疾人就业也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落实就业政策、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残疾人搭建了广阔的就业舞台,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迈进”幸福生活的“大门”。
据悉,2023年,全市积极开展创业扶持补贴,扶持451名残疾人成功创业;扶持“阳光大棚”等农业项目39个;投入资金6.3万元奖励企业超比例安排21名残疾人就业;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9个,安置67名残疾人。成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残疾人730人次,民生实事任务完成率达182.5%。其中,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举办11期,培训残疾人435人次。培训项目包括电子商务、插花、手工制作、中式面点、保健按摩、摄影、茶艺、瓜果种植、养鱼等。
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残疾人536人次,民生实事任务完成率达66.25%,高于序时进度。培训项目包括剪纸、插花、保健按摩、中式面点、烹饪、特色美食制作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获取劳动技能,争取就业创业机会;同时,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方面迈上新台阶。
(记者 尚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