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大墓考古发掘与淮楚文化研究随笔
当古老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相互激荡,当悠久的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相互碰撞,会有怎样的绚丽和璀璨?当一个2000多年前的大墓,在一座资源型城市揭开盲盒,这是一种怎样的诡谲与惊奇!从2020年9月5日正式剖土,武王墩大墓考古就牵动着淮南人民的神经。墓主人究竟是谁?文物发现是否会颠覆人们对楚国八百年历史的认知?毫无疑问,武王墩大墓考古发掘是安徽乃至全国考古界的一件大事。无论如何,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都将为淮南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武王墩大墓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增强保护意识,高标准做好挖掘、保护、展陈工作,把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淮南民众对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殷切期望。
依据202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对武王墩及周边的勘探,初步判断武王墩及周边为战国晚期楚王主墓及高等级贵族陵园区,围壕范围内约3060亩,除主墓外,还有大型车马坑、众多祭祀坑、陪葬坑,其中车马坑长度147米,是目前国内已知最长的车马殉坑,坑西两座大墓有独立围壕,保存相对完好,更具考古价值,整个陵园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和等级之高系国内罕见。
——神秘诡异的“金三角”。武王墩与寿春城遗址相距13.5公里,中间为春申君黄歇墓,向南与李三孤堆相距13.5公里,三者遥相呼应,形成一个神秘的楚文化“金三角”,这一范围内分布有大量的楚国贵族墓葬和中小型墓冢,是安徽地区重要的楚文化资源分布区。李三孤堆,海外学者又称离散古堆,诸多学者根据出土文物推断为楚幽王墓,郭沫若等依据青铜器铭文推断为王后墓(幽王的母亲),周边包括沉陷入瓦埠湖中还有很多高等级楚墓。淮南二通道建设和寿县高铁站建设都有考古发现。可见,“金三角”出土文物,对当时的政治、礼制、文化、艺术、军事、经济等领域发展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武王墩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同时也是带动这一楚文化廊带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举措。
——震惊世人的王级大墓。楚国历经800年,最后流徙寿春,一个族群、一个国家最精华的宝藏随葬地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寿县就被收藏界誉为“地下博物馆”。武王墩大墓出土文物着实没有令人失望,楚国王级墓葬的形制首次揭开神秘面纱,竖穴“甲”字型开口,21级台阶,“亚”字形的整体,三棺四椁,主墓室居中,东西南北各两座陪葬坑,分为礼器、乐器、俑、生活器,将楚人视死如生的葬制完整呈现出来,青铜大鼎、精美漆木案、超长古瑟、墨书文字等让人惊艳,九鼎八簋的礼器规格,对于研究楚文化以及战国时期文化具有标本性价值。随着棺椁的深入清理,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总之,战国楚文化的灿烂,令人啧啧称奇。武王墩大墓得以顺利发掘,为人们了解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叹为观止的楚国制造。考古学意义上的楚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历史遗物的解构与解读,属于物质文化层面。在历史学意义上看,楚文化体现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楚人在青铜冶铸工艺上、丝质和刺绣工艺上、髹漆工艺上都有独特建树,缘自于楚地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而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辞文化以及庄子散文、美术和乐舞等构成了楚文化的支柱,同时也营造出楚文化美轮美奂的殿宇华堂。武王墩大墓出土文物,极大地丰富了楚文化内涵。河南、湖南、湖北、安徽,随着楚人的足迹,楚文化传播、融合,在淮河流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浸润江淮民众的文化心灵,增强淮南人民的文化自信。
——凄美哀婉的淮楚悲歌。淮南何其幸哉,境内的寿春成为楚国最后的郢都。楚国公卿贵族、将佐军士、工商庶民尾随而来;国家重器、金玉珠宝、甲车武器、竹简文赋聚集寿春,一时极尽繁盛。司马迁游历郢都,感叹道: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也哉!楚文化何其辉煌,但国运式微,被强秦所灭,楚文化在八公山的夕阳残照中潜入历史的褶皱。淮水汤汤,古韵流淌;楚时明月,普照今人。这片厚土丰壤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淮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厚底蕴。研究安徽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安徽楚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城乡社会相协调,恣意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
——无可奈何的东进序曲。前278年,郢都城破,楚顷襄王被迫东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前253年,楚考烈王又迁钜阳,今阜阳太和县宫集。前241年,楚考烈王再迁寿春。至此,楚风东渐在淮河流域。楚风东渐,落幕于淮南,淮南成为安徽楚文化的鼎盛代表。这或许是历史的一种无奈,然而,楚风东渐又开辟了另一个历史篇章,春申君、考烈王迁都寿春后,荆楚文化与淮河文化深度融合,春申君父子对江东的开发,则是又一次深度辐射,成为今天世界级都市上海的发端与苏锡常湖的溯源,缔结了淮南与长三角今天的深度血缘。淮南作为省辖市建市只有七十多年,但市辖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南称谓由来已久,历史上曾经有过淮南国、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辖区面积盈缩变化很大。淮河流域楚文化,或淮南楚文化之所以有别于荆楚文化,就在于淮河与淮南的地域性。淮楚文化研究既要立足目前淮南市的行政区划,又要考虑与历史上淮南行政辖区的联系。在整合、继承楚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与淮南地域紧密联系的楚文化。淮河楚文化与湖北、湖南、河南楚文化同源同流,一脉相承,安徽楚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江南之地皆为楚土,江南之民皆为楚人”。今天,对那个存在800年、在春秋战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楚国,尤其是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问鼎中原和创造华夏文明的代表性力量,大部分人已经所知甚少,国家文物局2024年4月16日发布“考古中国”最新成果,武王墩墓石破天惊,再次把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光拉回记忆中——楚人、楚群、楚国、楚文化以及荆楚、淮楚作为沧海一粟,作为重要组成,一个古老民族的成长、屈辱与荣耀,对唤醒大国崛起的精神力量,有着怎样的启发与警醒,这是本文切题所在。(岳葆春 王家运 姚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