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五季) > 感悟古寿州建筑布局之美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感悟古寿州建筑布局之美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7/12 9:16: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退休后闲来无事,便报了老年大学的文史课。本学期,文史课特别开设了一堂《寿春营建志》专题课程。跟随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营建亦即建置,城市以建置为主导,首先以卫民而建城郭,牢固城池则郡县治,重教而有学校,观民情而出现公署,紧随之后而建制的官属、仓储、兵卫、梁津、铺舍、牌坊等等,都一步步顺理成章地完成,一路建来,逻辑顺达、脉络清晰。在这些翔实的描述里,让我们的思绪犹如徜徉在历史的轨迹里,探寻寿州建筑的历史渊源和岁月里留存的丝缕印迹。

而更为值得庆幸的是,老师所依托寿县而讲解的城建置,为我们解读的建筑史,从稽核古籍、句读之中呈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建筑的布局,在千年古城寿县竟还有迹可寻。课后,众学员到相应的遗迹去实地探访。在斑驳古城墙的石板路;在雕栏画柱,楼角峥嵘的古庙宇;在所有曾经浸透历史,饱尝风霜的古建前,驻足、深思而感慨万千。

徘徊于县城东大街的州署谯楼,此建筑为明清两代寿州州署,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初,是古时地方官员体察民情的落脚地方。老师课堂展示的州府全景图里的建筑所剩寥寥,我们到访的熙春台,位于整个建筑的后院,谯楼与熙春台遥相呼应。漫步熙春台,遥感那些曾经的辉煌。此台在过去曾因“高可五丈”,能“俯视城中”,时时“见百姓如在几席耳”而成观景之台,更有文人为之作《熙春台记》。如今,台上四角攒尖的凉亭还有旧时风貌,面南石柱刻有一副篆书对联。上联是“霞布星罗,天开寿域”;下联是“花明麦秀,人乐春台”。格调清新,对仗工整,又暗嵌了“寿春”这一古都的名字,令人叹为观止。这曾经雅致的寿州署衙建筑群,仅存古迹谯楼、熙春台、两泉及部分碑碣。不再完整的州署、熙春台,在人们回观历史的画轴里都不免会平添一份惋惜和感慨。

随着课程的深入讲解,芍陂、孔庙、报恩寺、清真寺、东岳庙、城隍庙、关帝庙、卧佛寺都留下了我们学员的足迹。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的独特,历史朝代的融合,在老师的详解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称奇,且耳目一新。在清真寺大殿,我们看到因不同年代,所呈现的勾连搭建筑设计,不同朝代的建筑,却如此完美神奇地无缝衔接,不禁让人拍案叫绝。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入,了解了寿县建筑的脉络以及它背后的文化象征,从现实的表象转入历史的深处。我们古老的寿州,多样性文化和谐共生,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到寿州古建文化的独特厚重之美。

留犊池《时苗留犊》千古传唱;东岳庙静默雅立银杏婆娑;安丰塘流经千年岁月沧桑。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行远自迩,臻于至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熏陶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寿州人,并以“历史文化名城”“文学之乡”“书法之乡”的美誉,成为寿州人心中的骄傲。(黄 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