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五季) > 银钩铁画写人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银钩铁画写人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31 9:12: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网上得知,马平和书法艺术馆建成开馆了。回寿县古城的当天下午,就专程赶往仓巷拜谒参观。

从北大街顺大寺巷往东一拐,仓巷口一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映入眼帘。迎街的门厅上方,高高地悬挂着“癖墨庐”三个大字;旁边,镶嵌着“马平和书法艺术馆”的铭牌。

“癖墨庐”是马平和老师的斋号。马平和,号癖墨庐主人(1939—2023年)。先生出生于寿县正阳关古镇一个书香之家。受淮风古韵的浸润,马平和六岁时启蒙读书,描红写字,拜师习武,曾得过洪门拳术真传;青年时代就读于六安师专,喜爱音律,擅演二胡;专修美术与文史,从临帖研字中获取大量心得,结识许多书法界前辈,与周哲生、曾伯纯、张骏之等先生常有书艺交集和友情往来。

“癖墨庐”是一处江淮地区常见的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代,青砖灰瓦,子桁带檐,飞椽接廊,室内和院落菱形地砖漫地,给人一种精致朴拙、古风悠然的感觉。穿过门厅,第一进门前的小院侧墙上镶有一方巨大的隶书砖雕,上书“卧石听涛”四个大字;门前悬挂着黑底金字的对联:“汉柏秦松气,商彝夏鼎骨。”也是隶书字体,都是马平和老师的作品。从房屋内的画屏旁绕过,第二进门前的小院中心生长着一株樱桃,枝繁叶茂;南侧墙上镶着四方楷书砖雕,分别是“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砖雕的对面是此幢建筑的主屋,也就是江淮之间人们习惯上称呼的“堂屋”。大门两边,分别悬挂着一副行书对联:“奇书古砚无疆寿,秀草香花小有天。”进门,正面悬挂一副红宣“寿”字中堂,两边对联:“芝兰气味松筠操,龙马精神海鹤姿。”两面的木板墙壁上,分别悬挂着四条屏式书法作品。都是马平和老师生前的代表作品。

堂屋东侧为马平和先生书房兼工作室,门上楹联“富贵吉祥、延年益寿”,室内陈设书案、书柜、博古架等,上列先生生前所使用、收藏的笔墨纸砚、奇石文玩,墙上悬挂立轴书法作品;堂屋西侧,门上楹联“春安夏泰、秋吉冬祥”,室内为马平和老师生平介绍和主要作品展陈。1980年,马平和老师在《安徽日报》首次刊发书法作品“云龙远飞驾,天马自行空”;随之,为《安徽日报》题写“龙韵·繁花”刊头。1981年11月安徽省书协成立,先生成为首批会员后,创作迎来喷发期,在国内外书展书赛中屡获大奖,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有报道,多地有其作品出版、上石、入典和馆藏。

我与马平和老师非同时代人,但因自小热爱文艺,对古城文艺界大咖大腕充满迷恋。马老师出名的时候,我刚初中毕业,来到古城乡下基层单位工作,听到同事们的夸赞与议论,按图索骥,找到了马平和老师发表作品的几期报刊。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马平和老师作品的风采。后来调到城内,在古城一位书法家前辈家里,与先生偶遇。壮着胆腆着脸儿,我向马平和老师冒昧提出,岳父马上退休安享晚年,想请老师赐个“寿”字。看我扭扭捏捏,马老师反倒急了,当即让那位书法家前辈、也是他的书友拿出宣纸,铺在案前,选了枝大号羊毫,饱蘸浓墨,略一思忖,落笔、运腕、肩膀抖动,人笔一体,笔走龙蛇,一个斗大的“寿”字一气呵成,把我看得心旌荡漾、惊心动魄。这副“寿”字中堂,由书法家前辈配了对联,成为当年我的岳父过六十大寿最可心的礼物。

一面之缘后,因工作关系,我长期借调北京、合肥等地,与家乡文艺界交流一度中断。直到再次回乡,却与马平和老师的孩子马晓源成为同事。听了我对先生的挂念和景仰,有一天,马晓源递给我一个牛皮信封,上书:“寿县赵阳先生收,马缄。”打开来看,原来是一幅擘窠榜书作品,上书“琴心剑胆”四个大字,气势雄浑苍辣,情趣怡然,满纸云烟。落款:“乙未年春月,癖墨庐主人书。”我奉若至宝,赶紧收起,藏于书房内,不轻易示人。

听晓源说,马老师年龄大了,身体一直不好,很少出门,字也渐渐写不动了。但听说我挂念他老人家,专门安排带来这份贵礼。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是江淮地区名闻遐迩的书法之乡,素有“怀诗寿字桐文章”之誉。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纷纷以拥有一幅先生的作品为雅为乐。马平和老师的作品,书体大方,功力深厚,精气神十足,洒脱不拘。他的书法,法于晋唐,追求神韵,用笔泼辣大胆。整体章法,弥漫着一股英雄豪迈之气,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高山落瀑,掷地有声。具体到每一笔、每一字,却又显得含蓄凝练、苍劲古朴,宛如虬枝鳞干,钢丝拧曲。正如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刘金才评介:“他的作品畅而不流,涩而不滞,以行书为基调,兼以流畅的草书笔意,温文尔雅,书不尽笔,笔不尽意;他的用笔结体端庄清丽,法外求法,险中求稳,轻松自如,善于变化,或端庄严谨,或宽博舒放,表现出一种风行云从的精神面貌;在他的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笔疾徐快慢、浓淡干湿、方圆并用、大小粗细相杂、起伏跌宕、知白守黑、首尾呼应、一气呵成。”书画家丁志明在他的七律《赠平和》中写道:“寿州灵气铸精英,治学多年大器成。海北天南留墨宝,行间字里蕴真情。关山岁月平平度,菽水流年淡淡名。世事沧桑书法外,银钩铁画写人生。”

现在,马平和先生已经作古。后人利用古城内的古旧建筑创建马平和书法艺术馆,我觉得,这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赵阳)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