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媒体看淮南 > 采煤沉陷区“蝶变”生态湖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采煤沉陷区“蝶变”生态湖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28 9:24:2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面种水稻,下面网箱养殖水产品,漂浮水稻模式推行种养结合,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利用起来,也恢复了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近日,在凤台县顾桥镇凤栖湖两万亩沉陷区水域西南角,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葛建华指着首期50亩试验区向记者介绍。

该项目系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的首次试行,漂浮种植水稻的同时,还可开展水稻品种筛选、育秧育苗、基质研发等多个内容,把下沉的土地重新“抬”出水面,不仅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

2007年,有着“亚洲第一大深井煤矿”之称的顾桥矿投产后,部分土地陆续沉陷。截至目前,顾桥镇采煤沉陷区水面20000余亩,受沉陷影响计6000余户、20000余人。在做好沉陷区群众搬迁安置的同时,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也成为当地必须要解决的新课题。

2021年,顾桥镇启动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利用生态手段重构沉陷区生态系统、保护区域水土、净化沉陷区水质,并重构了覆盖区域整体的道路体系。

记者来到由采煤沉陷区改造而成的凤栖湖公园,看到四处是花丛、草坪,健康步道环水绵延,沿水岸线新增植的绿地生机盎然,停车场、休闲广场、标准化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已经投用。

公园北侧是几年前建成投用的万亩渔光互补水面,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蔚为壮观,一座150兆瓦的“漂浮电站”每天将电能通过国家电网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注入动力。

“仅渔光互补的年均效益就在1.5亿元左右。此次‘漂浮水稻’项目的落地,是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有益补充。”顾桥镇党委书记徐云龙告诉记者。

为推进采煤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今年5月初,顾桥镇与福建厦门的一家企业正式签约,一个以主打文旅产业的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即将落地,集餐饮、娱乐、购物、民宿、研学为一体的新型文旅产业也将起航。

《安徽日报》5月27日5版报道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通讯员 徐艳友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