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2023 我们这一年 提神之作 > 不磷不缁!盘活“沉睡资源”唤醒“休眠厂房”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不磷不缁!盘活“沉睡资源”唤醒“休眠厂房”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4 10:28: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图为潘集经开区(北区)标准化厂房。 记者 张 越 摄

1月9日上午,潘集经开区(北区),总投资1.8亿元的淮南玖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域智能系统正式启用。“整个项目工期只用了9个月,去年12月25日试投产,占地31亩,年产值预计可达3亿元。”公司负责人陈宏梅说。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沉寂已久的闲置土地。

“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近年来,潘集区坚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沉睡的资源”,按照“一地一册”和“一地一策”的要求,梳理园区“搁浅项目”“僵尸企业”,摸清“家底”,登记造册,分类定制一对一处置方案,对其展开“施救”。2023年,潘集经开区(北区)通过“腾笼换鸟”、吐故纳新,置换了15个项目入驻,处置面积近7万平方米;盘活闲置用地588.5亩。

在安徽高林包装有限公司平板车间,数台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条不紊运转,一卷卷原纸在短时间内迅速被加工成一张张平整度高、楞尖饱满的瓦楞纸板。“原先这里是一家服装厂,项目流产后,100余亩土地闲置。公司于2020年利用原闲置厂房进驻,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升规,2023年产值1.6亿元,今年二期投产后,可达3亿元,同时可解决120人就业。”公司负责人王奎介绍。

迅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保温保鲜泡沫箱成型车间内,生产线“火力全开”、机器轰鸣。同时,成品仓库外数辆货车等着将成品泡沫箱运往订购商。

“企业原先是生产LED灯具的,前两年受疫情影响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去年,我们园区帮企业出谋划策,进行项目转产,决定就近利用嘉玺产品聚苯乙烯和平圩电厂稳定的蒸汽资源,改上现代化EPS泡沫箱生产线。”潘集经开区(北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伟告诉记者。

得益于园区“穿针引线”,迅邦光电与上述两家企业一拍即合,改造利用原低效厂房5600平方米,购置国内先进的泡沫成型产品加工生产设备20余台(套)。目前,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吸纳50人就业。

“迅邦光电所在的这片地块,有5家僵尸企业。去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盘活,使近200亩闲置、低效土地得到二次利用,实践证明,园区一边巧用腾挪之术,一边架桥铺路,让老项目卸下了包袱,新项目顺利落地,达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这个路子走对了。”李伟深有感触地说。

“腾笼换鸟”、吐故纳新。什么样的“笼”该腾?换什么样的“鸟”?潘集区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2023年全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意见》《潘集区招商引资扶持政策(试行)》等文件,“亩均效益评价”迭代升级,进一步倒逼传统企业改造提升,低效企业、低效用地退出或转型,推动寸土生尺金。

赋能招商突破,引新投资“换血”、上新项目“接盘”。安徽贝诺森包装有限公司入驻新材料基地,去年12月份经过验收,今年1月底将试产。期间,园区还从关联行业入手,积极对接招引了工固环境科技、占兆新能源电缆、益森新型建材、屹山新型建材、飞腾天然气储备站6家“同链”企业,7家企业总投资7.5亿元。

“园区确定集群式招商计划,绘制出清晰的‘产业图谱’,通过项目‘嫁接’‘联姻’等方式实现补链、扩链、强链,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李伟说。

位于生态大道南侧,只见一期9栋多层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厂房外部造型简洁大方,内部整洁宽敞,设置了研发中心、办公区域、生产车间等功能区。一期标准化厂房共占地69.71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这里有四栋是新建的,其他五栋是在原有闲置7年的厂房基础上进行改建的,这不仅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还节约了土地资源、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建设成本,一举多得。”李伟介绍说。

安徽昊盛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企业。这两天,正在快马加鞭赶制一批一家高端化妆品公司预定的化妆品瓶盖。“选择落户潘集经开区,除了原料和蒸汽等生产要素优势外,最为关键的是,园区内现有的标准化厂房,刚好能满足企业‘简单改造、快速投产’的要求。”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一期标准化厂房定位为功能性塑料产业。目前,招商已完成了80%,引进了7家企业,预计完全入驻投产后,这个功能性塑料园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约0.8亿元,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扎实有序处理历史遗留地块,一块一块分类施策,一块一块整治盘活,原来的“闲置地”“低效地”,正成为兴业的“高产田”。2023年,潘集经开区(北区)入园企业2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记者 张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