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2023 我们这一年 提神之作 > 筑牢善治基石 擦亮幸福底色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筑牢善治基石 擦亮幸福底色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10 10:56:3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红色议事平台,创新打造“警网融合+”工作模式,擦亮“老娘舅”“邻里帮帮团”等服务品牌,做到党建引领“有力度”、社会治理“有态度”、服务群众“有温度”——筑牢善治基石 擦亮幸福底色


 


图为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治东社区通过“警网融合+”工作模式破解辖区治理难题。 记者 陈海涛 摄

2023年上半年,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八公山区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95.37%,排名全市第一位;群众安全感98.08%,排名全市第二位。

“八公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径,全区平安建设根基不断夯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八公山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说。

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搭建红色议事平台,推动社区治理“惠千家”。八公山区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机制延伸到小区,在49个居民小区搭建党建引领的民主议事协商平台,构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主导、多方参与、小区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模式,真正将居民的事“提”上议事会、“议”在议事会、“解”在议事会。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解决问题120余件。

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全域提升。

该区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紧扣“联组织、联资源、联治理、联服务”,推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采取“1+N”组团共建模式与社区结对,进一步凝聚基层党建合力。并安排2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点联系社区,推动成立44个业主委员会、7个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52个小区(网格)党支部、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打通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米”。

“警网融合+”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2023年5月,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治东社区两户居民因为上下楼互不相让发生了肢体冲突,一方还扬言要拿刀砍了对方。社区“警网融合+”工作站的警格长王培培就和网格员去这两户居民家里讲道理、普及法律知识,还邀请了司法所和公职律师共同上门开展工作,最终妥善地化解了这两家的矛盾。

创新打造“警网融合+”工作模式,八公山区推出“警网融合十联工作法”,通过基础信息联采、情报信息联收、风险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群防群治联组、重点人群联控、特殊人群联扶、安全防范联宣、社区事务联治和突发事件联动等十项任务,实现信息共享、治理联动、平安联创。

深化网格治理,该区设置城市网格120个,农村网格21个,专属网格3个,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网络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创新提出“五色网格”理念,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

无微不“治”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法官服务站”“老娘舅”“邻里帮帮团”“心声驿站”……一个个叫得响的基层治理服务品牌在八公山区家喻户晓,暖心的服务无微不“治”,将矛盾纠纷消解于萌芽状态,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法官服务站”以法明理。全区5个法官服务站的法官采用定期驻点和“随叫随到”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为群众上门立案、法律咨询、答疑解惑。2023年以来,“法官服务站”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上门立案、就近调解120余人次。

“老娘舅”以德服人。该区成立“老娘舅”调解小组,在调解过程中通过拉家常、摆道理、叙乡规、讲法律等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累计化解矛盾纠纷、信访隐患800余件,培育了文明乡风。

“邻里帮帮团”以情暖心。该区创建了以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热心居民和人大代表为首的“邻里帮帮团”,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纠纷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并开展志愿服务400多次,让互帮互助、邻里守望成为一种常态。

“心声驿站”以爱助力。该区建设“心声驿站”心理咨询室,采用“妇干+心理咨询师+巾帼志愿者”多方联动的方式,针对个人情感、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青少年成长等问题开展个案服务60宗,妥善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来访44件。(记者 何婷婷)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