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舜耕时评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0/24 10:26: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过去,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强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能,许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这些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说到底是为了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确保产业发展的红利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这就需要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机制、模式,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比如,除了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等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在产业项目收益分配过程中,鼓励采取租金、股金、薪金、酬金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真正让广大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补齐短板,乡村产业振兴才不会后劲乏力。乡村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链建设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补齐这些短板,不仅需要农民的参与、企业的投入,也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是突出短板。相关地区和部门应立足实际、分类施策,鼓励建设冷库等田间“冰箱”,实现错峰销售,或在县域关键节点推动建设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提升分级分拣、市场集散能力。多方持续发力,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有助于产业集聚与升级。合理的乡村产业布局不仅能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还能推动更大范围内的产业集聚,使涉农企业下沉,形成县带镇、镇带村的多轴联动发展格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合。产业振兴,规划先行。应依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科学系统地编制全域中长期乡村产业振兴空间发展规划,明晰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完善产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才有更强竞争力。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这样的产业才能从差异化中提升吸引力,拥有持续力。这样的特色产业,可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滞销风险,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还可以与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就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澎湃动能。(甘天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