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七季) > 淮南揽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揽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0/17 10:41: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廉颇墓

廉颇墓位于淮南八公山,墓依山而建,前有淮水流经,后有润泽山林,左右峰峦斜出。

淮南八公山,天然之屏障,历史之胜地,有关八公山成语故事较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

当然,让八公山享誉盛名是淮南王刘安,他撰写的《淮南鸿烈》,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

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纳各方贤士,谈仙论道,其中有苏飞、左吴、田由等“八公”,一次豆汁与石膏偶然相遇,其味道鲜美,后谓之为豆腐,刘安便成为中国豆腐的创始人。淮南王死后也葬于八公山境内,离廉颇墓只有5公里。

廉颇老去正逢楚国内乱,楚人安葬廉颇于八公山境内,不能不说是用心良善,老将军占尽风水,得享天地之光华。

每次去拜见廉颇,登上后山,远眺淮水,就会想起王佩兰的诗句,“今日荒坟凭吊处,摩挲青史蔚丰功”。

在学生时代,就受到廉颇“负荆请罪”的熏陶,除了他百战百胜的神威之外,留给后人更多的精神瑰宝,“廉颇老矣,壮心不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当之叱咤风云人物,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唐朝建中三年,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赵信平君廉颇”。

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廉颇。后人在景仰供奉廉颇之余,也有警示之用意。

有关廉颇墓的传说,每到夏天雷雨时节,附耳听墓,墓内有车马奔腾的轰隆声,人们认为老将军报国之心仍在,灵魂再现。考古学者发现墓里有巨大石条,大石板下一条水渠,专门排水以免山水沉积渗入墓室,千年之谜终于化解。

深入八公山,山峰叠嶂,峰峦叠翠,仙气荡然,赵大将军廉颇之墓碑威风挺立。

茅仙洞

茅仙洞盛名,只有寻空者最知。当你来到茅仙洞时,才知道哪些可以放下,哪些可以寻觅。

登楼远眺,淮河绕境而过,北岸云接粮田,南面烟云寿春,背后是八公山,巨著《淮南子》集大成之地,身临其境,有颢气迥肠,与万化冥合之感。

步入云阶,上是三茅殿(茅盈、茅固、茅衷供灵),下有洞口,深入进去,仙气弥漫,洞长700米。

洞口外,丹火熄灭,尚有余烟袅袅。钟声以淮河为背景,面南是清天观,为道场之地,寻静者驻足敬香参拜。

传说茅氏兄弟来修炼之前,曾有隐仙甪里先生之徒淮南华子期来此,华子期就是《史记》中记载的商山四皓之一的周术。

自从茅氏兄弟隐栖三峰山中,采药炼丹,广结善缘,方圆百里百姓无病痛之苦。后来,茅氏兄弟成仙后,人们自发地莅茅氏兄弟为尊神,日夜供奉,后谓“茅仙洞”。

茅仙洞,是道佛庙宇。道士说,这里香火不断,名人紧随,诗文叠翠。林甫种下的和靖梅枝叶茂盛,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站在茅仙洞低首望淮,天水各一色。

走近茅仙洞,身有尘土,进入自然身不自然,有穿越之感。

寿唐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淮南子·兵略训》。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此谓地势。寿唐关是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

五代南唐时,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以抗外敌,最后,南唐败,逃到诗词里占山为王了。

用战争的眼光,在站在寿唐关上,远眺淮河、寿春,真有一股刹气荡然。

寿春(寿县),五次为都,十次为郡,是历代兵家争雄之地,是淝水之战古战场,很多成语就出在此处。

南绾寿州,北控下蔡,军家把决定胜负都集中在寿唐关上,也演绎各种各式的战争风云传说。

后周赵匡胤寿春被围,高君宝搬师救驾,路遇比武招亲女寨主刘金定,爱国与爱情碰撞出英雄火花。

刘金定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卫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她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催动战马,杀敌无数。

一边浪漫爱情故事,一边鼓角铮鸣,金刀飞舞,家家户户无人不知晓,寿唐关后谓为“梳妆台”。

赵匡胤被救了,回中原时,从寿唐关下走过,这里又被称为“过驾楼”。

多年后,似乎历史戛然而止,开始演绎与战争无关的故事,商贸集聚,人来人往,一番热闹场面,在民间里,起兴又渐渐消失。

现在,你坐在寿唐关出口处,闭上战争的眼睛,就能听到古老的叫卖声。

淮河,寿唐关,一个仍然源源流畅,一个在自然风雨里,述说传奇往事,她越变越老越神奇。

八公山珍珠泉

凤凰山下的珍珠泉,吸引了无数文人。明清张晓的《同友至珍珠泉》前后,有杨瞻、郭公周、张溪、王蓥、刘永淮、赵炯然等,先后赋诗叙志,琳琅满目。

非常相信珍珠泉由来的神话,肯定与干渴有关。一个叫珍珠的姑娘,因为干渴而死的母亲,到处找水,她决心拯救更多的人,一棵茂密的大树告诉她,水就在脚下,于是,水因其名而涌。

昭君出塞,不知是迷路了还是眷恋故乡,路绕淮南(史书记载可能性不大),士兵口渴,掘土找水(其实八公山离淮河很近),很多士兵喝混浊的泥水而害病,昭君把头上的珍珠扔进水里,于是,水清甘甜,从此,珠珠相映。

珍珠泉就出自淮南八公山,怎能不想起淮南王刘安?怎能不想起豆腐?与豆腐有关的劳作,磨豆浆,需要水吧!八公山下,有女儿泉,紫沙泉,响松泉,水晶泉等,刘安唯独选择了珍珠泉,是不是因为《淮南子》?

珍珠泉还有多少故事可传?多少诗文存世?还有多少人饮水洗污?珍珠一串一串。

珍珠泉俗称咄泉,喊泉,她有道、佛的灵性,当你远离尘土,心灵呼唤,她,有应必答。

凤凰山在默默地守护她,山不在高,有水则灵!(王家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