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八季) > 科学化到大众化的力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科学化到大众化的力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8/16 12:00:4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刘 全 

应克荣、陈瑞康《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研究》)一书,总体上从概述、由来、节气与民俗、节气与诗歌、对外传播、传承、创新七个方面进行科学阐述,是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力作,是科学化到大众化的力作,是专业化到通俗化的力作,是传播中国农耕文明的力作。如何发挥《二十四节气研究》的当代价值,为淮南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为淮南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应当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为二十四节气这个淮南城市名片提供了文化支撑。2017年、2020年两次全国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在淮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社区、群体代表围绕二十四节气传承、实践研究、传播经验分享等议题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深化保护工作的途径及措施,以便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二十四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淮南已成为国家非遗中心开展二十四节气工作的坐标。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淮南城市的名片,是淮南文化发展的金字招牌,名片后面应该有内涵,招牌背后应该有支撑,《二十四节气研究》为淮南深化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淮南擦亮二十四节气城市名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为淮南建设二十四节气展览馆提供了文化支撑。二十四节气与淮南源远流长。《淮南子·天文训》中第一次完整、科学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运行体系。在淮南,有非常多的二十四节气活态民俗文化传承。在夏至入伏以后,有盘伏习俗。家家户户会把储存的粮食、衣物、书籍等等统统放置在阳光下暴晒,除虫、除菌、除湿。秋分时节,准备秋收,农谚有:秋分不分,拿刀砍根,且常与中秋节的摸秋、打火把习俗融为一体。目前,淮南地区的夏至和秋分民俗已被批准为省级非遗(扩展)项目。2018年起,市政协为淮南建设国家二十四节气展览馆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市政协仍在助力寿县老博物馆改建二十四节气展览馆工作,这本书也将成为展览馆建设的文化支撑。

三是为淮南建设国家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提供了文化支撑。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协调,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成立了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保护计划,建立传习基地。作为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完整记载者——《淮南子》的发源地淮南,应该有国家级传习基地,并且把这个传习基地建设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二十四节气的中国创造,认识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将“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传播开来,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感受农耕文化的第二课堂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助力。我相信淮南终将建设成为国家二十四节气重要的传习基地、研习基地,《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研究》将成为基地的文化支撑。

我们有信心打造有品质的科普教育传承基地,真正把这一中华文明独有的重要遗产守护好、研究好、展示好,为加快建设美好淮南提供有力支撑。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