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七季) > 《淮南子》说“方”道“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子》说“方”道“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4/25 9:53:2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子》中的“方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方圆”,就是几何图形。“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圆之中规、方之中矩”,“规矩方圆、各有所施”,“譬犹方圆之不相盖、而曲直之不相入”,“方趾圆颅”,“方枘圆凿”等,其“方圆”就是直指方形和圆形。

广义的“方圆”,已不是局限的几何图形,而是一种性质的抽象,属于哲学范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一,“天道圆,地道方”是智慧的宇宙观。《淮南子·齐俗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思是说,空间谓之宇,时间谓之宙。所谓宇宙观,就是物质的时空观。《淮南子·天文训》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淮南子·兵略训》说:“夫圆者,天也;方者,地也。”认为天的构成是圆的,地的构成是方的。《淮南子·兵略训》进一步指出:“天圆而无端,故不得而观;地方而无垠,故莫能观其门。”意思是说,上天是圆形的,而没有开头,所以不能看到它的形体;大地是方形的,而没有边际,因此没有办法观察到它的门牖。《淮南子·齐俗训》说:“故天之圆也不得规,地之方也不得矩。”因此,上天的圆形是不能用规来测的,大地的方形也不能用矩来测定。《淮南子》所说的“天地”,就是指“时间和空间”。“天圆”,描述的是时间特点:无始无终。“地方”,描述的是空间特点:无边无际。对于《淮南子》“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冯友兰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他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指出:“《淮南鸿烈》……,惟讲宇宙发生之部分,比以前哲学家所讲,皆较详明。盖中国早期哲学家,皆多较注意于人事,故中国之宇宙论亦至汉初有较完整之规模,如《易经》及《淮南鸿烈》中所说是也。”

其二,“君道圆,臣道方”是治国之道。《淮南子·主术训》说:“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臣道员者,运转而无方者,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君主之道是圆的,运转起来没有起点,它是圆满的、全局的,化育万民犹如无形的神灵一样,虚心因循万物,常常在后面而不跑到前面。臣子之道则是方的,运转起来没有自己的方向,只是按照正确的途径去处理得当,做事要带头去做,明确地坚守着自己本分的职责,以便建立功业。因此君臣圆道、方道的不同则天下大治,君臣之道相同,不能互补,那么天下便大乱。

其三,“智欲圆,行欲方”是理想的人格形态。《淮南子·主术训》说:“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智欲圆而行欲方”,是说智谋要周圆,而做事要方正。《淮南子·主术训》进一步指出:“智欲圆者,环复运转,始终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流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燥,通不肆志。”“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智谋要周圆,循环往复,是因为矛盾反复无常,总是不断发生着变化。水向四面不停流泄,是因为水流源源不断,万事万物一齐发作,没有不互相响应的。行事要方正,正直而不弯曲,洁白而不受污染,穷困而不改变节操,显达而不放纵自己的行为。智谋周圆,就没有什么不知道。行事方正,非正道的事不干。“圣人”是中国哲学最理想的人格形态,《淮南子·主术训》通过尧舜、周文王的兴盛和桀、纣的灭亡证明,“圣人之智圆矣”,“圣人之行方矣”。

“天圆地方”,本质上是道家阴阳五行学说中对天地生成及其运行规律的解读。“君道圆、臣道方”,就是说要按照自然和社会规律来进行治理,是道家“君道无为,臣道有为”思想的发挥。“智圆行方”体现了道家修道养气,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完美人生的理想追求。因此,《淮南子》之“方圆”,是道家理念及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杜长青)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