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春走基层 > “田秀才”的桑梓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田秀才”的桑梓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10 10:34:5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悦耳的手机铃声响起,“理事长,麦田里草芽子出来了,现在能不能打除草剂?”“不急,不急,等两天草全部出土后才打药……”一大早,陈传安边通过车载蓝牙回答着,边握紧方向盘,奔驰在乡间公路上。

“刚刚是李圩村脱贫户丁玉起的电话,这段时间正是冬季小麦田管的关键期,每天俺都要接到很多农户的咨询电话。”陈传安稳稳地开着车,向我们说道。

年逾五旬的陈传安,是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的种粮大户,也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因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了残疾。但陈传安不依不靠,扎根乡村15年,趁着土地大托管的春风,自主创业,创办农盼水稻机插服务专业合作社,推广机械化育秧和机插秧新机械、新技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田秀才”。通过多年的奋斗打拼,陈传安的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首批示范社,他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自强模范”、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第一批“土专家”等。去年,陈传安又被评为凤台县首批“乡村工匠”和科技特派员,并主动请缨加入镇里的“五老人员”队伍中。

“俺小的时候就残疾,受到很多人的帮助。这些年来,在创业期间,县、镇、村都给了俺很大的扶持,现在创业成功了,也应该多回报社会。”陈传安说。

成为“五老人员”后,农忙之余,陈传安就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相继向店集、后海、李圩、周圩等多个村的关工委捐款捐物近万元,只要镇里开展的关工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捐助困境学生、慰问留守儿童,他总是一马当先。作为“五老人员”,陈传安还经常应邀走进周边的乡村小学,开展“乡村工匠”进校园,以自己的经历和励志故事,现身说法,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成才成人。

乡村“五老人员”,既是乡贤,也是当下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为此,凤台县进一步拓展关工工作外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我为乡村振兴献一策”活动,并设立“乡村振兴·五老助力”联系点,陈传安的合作社成为首批联系点之一。

陈传安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和农技优势,在群众会、院坝会、田埂会中开设多形式的“流动课堂”,或是通过微信分享,解疑释惑,用群众易于理解的“土方法”“大白话”,将先进的生产方法、高效的种养技术带到农户中去。与此同时,陈传安还创推“农业辅导员”新举措,发现和选定一批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开启“师带徒”新模式,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中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资源。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陈传安在土地托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将身边的脱贫户、残疾人作为帮扶重点。杨村镇韩湖村的90后小伙韩壮,先天驼背,抬个头都很困难,他一直想找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能自食其力就行,但一直没能如愿。陈传安得知后,主动找到韩壮,资助包括韩壮在内的6名残疾人参加县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学成后,陈传安根据每个人技术程度的高低及自身残疾实际,因人而异安排相应工作,陈传安的合作社也被评为首批凤台县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和淮南市“阳光助残”示范基地。

杨村镇彭庄脱贫户苏修五老两口都已古稀,女儿是二级残疾,家里的十几亩地,无力耕种。陈传安主动找到他们,把十几亩地托管过来。如今苏修五一家三口每年每亩不仅能获得800元保底收入,还能另外得到一笔托管分红。“俺这老胳膊老腿的,哪还能干动活,眼看着地就要抛荒了,这可多亏了陈传安,现在不用操心都能挣钱。”苏修五高兴地说。

如今,陈传安的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00多人,拥有高速插秧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育秧备土机等农机具200余台套,标准化育秧基地30多亩。截至目前,已共计托管耕地近2000亩,农业化服务订单4300多亩,其中还为25户脱贫残疾人家庭减免了水稻插秧、病虫害防治等费用。(通讯员 徐艳友 王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