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奋力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协同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织密防止添加剂滥用安全网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奋力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2/24 11:12: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扫描

春回大地,祖国山川生机盎然。人们惊喜地发现,头顶的蓝天颜值更高了,身边的河湖更加清澈了。在长江之畔,水清岸绿,不时见到江豚腾跃;在东北林区,冰天雪地,不时传出虎啸山林。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生动铺展。

久久为功,换蓝天常在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健儿们凌空翻转,与身后清透的蓝天,共同组成最亮眼的风景。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北京蓝”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

首钢滑雪大跳台也成了“网红”。这个大跳台不仅见证了冬奥会一场又一场的精彩赛事,也见证了首钢这片工业园区由“炼钢之火”到“雪舞冰飞”的华丽蜕变。

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首钢进行了整体搬迁,园区改造为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地和比赛场地,成为中国“绿色办奥”的一个生动注脚。

不仅如此,“水立方”变成“冰立方”,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赛场,3大赛区26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

冬奥会是一扇窗,折射出中国近年来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几年前,北方秋冬季“重霾”多发,蓝天难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换回更多蓝天,北方地区的两千多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取暖方式,用电或天然气取代燃煤;减少工业领域污染排放,煤电、钢铁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关停数万家“散乱污”的污染企业;治理机动车污染,提升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

经过多年治理,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蓝天白云渐成常态,这种转变不只发生在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2017年至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

持续发力,护碧水长流

2021年,“华北明珠”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这意味着白洋淀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湖泊。然而,过去由于缺少上下游协同防护,处于“九河下梢”的白洋淀成为纳污之地。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生态补水,“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水鸟翔集翩跹起舞,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也重新出现。常年生活在白洋淀的村民说,鲈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真的变好了。

对一泓清水的向往,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2月22日,长江流域首艘3000吨级纯电动货船“船联1号”在南京首航。这艘船由燃油货船改造而成,把电能作为整艘船的唯一能源,实现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保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沿江省市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整治码头岸线,江边改造成公园绿地;实施“十年禁渔”,数十万渔民转产上岸……沿江省市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介绍,2021年,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其中长江流域连续两年干流水质达到Ⅱ类。

生活在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边的张明浩,是长江水生物保护志愿者。

“前些年,我到江豚经常出没的地方去守望,也不常见到。而2021年,每天都能见到江豚。”张明浩说,水清了、鱼多了,江豚自然就多了。

生生不息,让绿满神州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一大早,贵州乌蒙山区的黔西市林泉镇干部群众踩着残雪爬上山头挥锄种树。

挖坑、扶苗、培土、浇水……不一会儿,山头便立起了一棵棵小树苗。“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次大量栽种了香樟树、皂角树等,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兼顾经济效益。”参与植树的林泉镇党委书记张浪说。

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23.04%,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总体上实现了由黄到绿、由绿到美的转变。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

随着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愈加清晰。

虎年春节前,野生东北虎踪迹重现大兴安岭。专家指出,这次东北虎“现身”,距离资料记载大兴安岭最近一次发现老虎踪迹,已过去了50多年。这反映出近年来当地野生动物生境持续向好,栖息地质量不断改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很多地方走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这个春节,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霸王岭山脚下,木棉客栈老板王一勤忙得不亦乐乎。

他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城市居民青睐乡村景观,特别是昌江木棉盛开的季节,很多人趁节假日前来,相信乡村游、生态游前景会越来越好。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