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让淠河湾农产品走向全国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让淠河湾农产品走向全国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17 11:16: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连日来,寿县张李乡党政负责人深入开展走访企业、产业大户活动,了解发展情况,鼓励企业、农业产业合作社进一步创新发展,力争让淠河湾农产品走向全国。

新年伊始,天气转寒,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大多还没返回,乡间显出几分冷清。但在寿县张李乡,这个紧邻淠河湾的偏远乡却到处生机勃勃,足之所至,业兴人和,欢声笑语不时从忙碌的人群中传来。

在张李乡劳模创新基地内,安徽饺欢天食品有限公司一百多名职工正在饺子加工车间忙碌,一辆辆满载水饺的大货车驶出淠河湾,走进江苏、浙江、上海和本省各地市场。

张李乡家家户户都有养白鹅的习惯。去年,该乡提出“985”白鹅致富工程,即“养白鹅900只,一年收入8万元,一家5口一起干”,形成一条符合张李乡地方发展规律的特色产业链。同时,该乡请来电商专家为村里的企业和农户授课,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线上销售产品。

曾经在饭店打过工、当过驾驶员的徐福记和妻子时如梅在乡、村的鼓励下,回老家张李乡养起了白鹅、鱼。养殖过程中,徐福记经常在网上晒自家的鹅肉以及其他土产品,后来销量大幅度提升,忙的时候要雇十几位村民来帮忙。2018年,他成立了召梅白鹅养殖合作社,第二年注册了“张李淠河湾农家大白鹅”商标。

水上养鹅、水下养鱼,合作社实现了立体生态养殖。徐福记夫妻二人还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养殖方法,平时坚持给鹅喂草,冬天则坚持手工腌制,找当地技术熟练的“手艺人”从事白鹅腌制加工。夫妻俩通过抖音和微信,将白鹅卖到全国各地,品质得到消费者充分好评,2021年实现收入40余万元,夫妻二人每天喜笑颜开。今年,随着订单量越来越多,夫妻俩正打算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增加品种,不仅卖咸鹅,还卖农家特色咸鱼、腊肉、淠河湾特色小米、萝卜干、小花生等。

好政策带来群众的快发展,也激发了淠河湾群众创业的激情。在张李乡,养白鹅的农户可获得一万元奖补资金,再依托电商企业对农产品保底价订单协议,让农民销售产品没有后顾之忧和价格风险。

随着养白鹅农户的不断增多,也为张李乡支柱企业——爱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原产品,自2013年11月投产以来,爱社羽绒制品产销两旺,企业的发展同时,为村民增加了就业和创收的路子,带动周围500多人发展养殖白鹅。为进一步壮大发展,扩大企业规模,今年,该公司将投资100余万元用于技改,切实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记者 吴 巍 通讯员 余 涛)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