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精彩纷呈
山清水秀,天蓝树绿,优美的生态环境让“脏乱差”的老工矿区印象一去不复返。
四通八达,衣食无忧,幸福的生活品质让平安快乐伴随着人民群众的每一天。
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谢家集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区域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民生福祉实现全面提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持续优化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讲政治、顾大局,凝聚忠诚担当的“谢家集共识”
谢家集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就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该区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若干规定〉和省委、市委〈意见〉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意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聚焦政治整改,谢家集区高质量推进中央巡视安徽反馈意见整改、十届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制定《中共谢家集区委关于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坚决肃清了“陈杨方曹”遗风遗毒。
稳增长、调结构,书写实干兴业的“谢家集作为”
保持战略定力,坚决克服煤炭去产能、疫情汛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谢家集区切实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新动能加快培育,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争先进位,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24.2:68.9,特别是2020年17项核心指标中10项增速位列全市前三。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高端金属、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一批产业逐步成为优势主导产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先导企业宏泰钢铁年产值达到26亿元,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实现年产值28亿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增至63户,荣获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称号。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草莓、酥瓜、西红柿等九个特色农业基地带动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获评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现代服务业焕发生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品牌优势持续放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辐射皖北的淮南西商农商城项目即将开园运营,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补短板、强弱项,彰显善作善成的“谢家集决心”
谢家集区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13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1572户2835人全部脱贫、3个贫困村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孙庙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该区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煤系固废堆场实现全部清零,修复矿山105公顷,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谢家集涧沟、城区污水管网等一批事关长远的民生设施相继完工。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期)和李一、李二矿修复治理项目开工建设,五年来成片造林2000亩,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整体性好转。
优环境、精治理,树立共建共享的“谢家集形象”
交通路网连线扩面,引江济淮工程东津渡大桥、102省道大孤堆至许桥段、谢三路西延接二通道工程顺利推进,西经十八路、沿河路、桂山路等城市堵点相继打通。西城嘉园、砂里岗棚改安置区等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交付,唐家山公园、莲花湿地公园、老马山游园相继建成,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厕所革命”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势如破竹,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线,新增城市绿地近2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近百个,建成美丽乡村27个,改造农厕5214户,拆除私搭乱建6万平方米,实现物业服务和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全覆盖,文明创建月度测评排名全市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评估验收成绩排名全省前列。
抓改革、促开放,激发敢闯敢试的“谢家集活力”
经济和行政体制等8个领域430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顺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4000平方米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获评2017年度全国生育状况调查优秀单位称号。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三变”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三级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全面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实现全覆盖,成功命名全省第三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区。开放通道加速拓宽,商合杭高铁跨境通车,与嘉兴平湖市、湖州南太湖新区、合肥瑶海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放平台不断完善,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被列为全市五大百亿产业基地之一。
谋民利、纾民困,诠释以民为本的“谢家集情怀”
坚持民生为重,始终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确保财政支出超8成投向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87元、17879元,年均增长7.8%、9.3%,居全市领先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优异成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区域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新华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广济医院、佳乐妇产医院、博致骨科医院建成运营,区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卧园社区荣评国家“敬老文明号”称号,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位于全市先进行列。平安谢家集建设扎实有效,扫黑除恶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践初心、勇作为,凸显攻坚克难的“谢家集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汛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恪守“党旗始终在战斗一线高高飘扬”,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夜以继日、拼搏奋战,抗疫战洪双战双胜,全区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防汛救灾实现“无重大险情、无人员伤亡、无重大损失”。直面矛盾问题,25天完成谢家集涧沟项目新增192户、5万平方米征地拆迁,接续实施谢李路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一揽子解决涧沟沿线脏乱差问题;2个月完成谢一矿、李一矿、李二矿垃圾堆场无害化处理;3个月完成瓦埠湖围网拆除集中攻坚,清除围网近10万米,清理水面2200余公顷。
强引领、转作风,展现干事创业的“谢家集风采”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传承王影怀等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涵养全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认真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凝聚高质量发展全面共识。创新培育“亮灯领航”“三维网格管理”“3511优秀人才工程”等党建特色服务品牌,施咀村党支部获评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集体经济空白村、薄弱村实现全部清零。(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