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讲述淮南成语典故征文(第四季) > 从“牝牡骊黄”看人才选拔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从“牝牡骊黄”看人才选拔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31 9:43: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子》里的成语意蕴深厚,源远流长,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哲理。“牝牡骊黄”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道应训》篇,意思是说古代善于相马的伯乐年纪大了,便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九方皋在沙丘找到了一匹好马。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牝而黄”,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牡而骊”,一匹纯黑的公马,就责备了伯乐。伯乐叹了口气后解释道:“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九方皋选马的故事说明了观察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后来,这则成语引申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其标准不应该放在表象,而应该关注内在本质,如果只注意到外在特征,很可能使一个优秀的人才被埋没。

纵观历史上重要的选人用人方法,无一不是离开外在表象,去切近人才的内在本质。那人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老子认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显得笨拙,善辩的人发言持重,选拔人才是要找到不显露自己真才实学的人。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方面,提出九种选拔人才的办法——“九征”,“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庄子·列御寇》),选拔人才要持续观察候选者在困难处境中的表现。墨子提出了“不堂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墨子·尚贤》),认为选拔人才是不能偏袒父兄,不能偏爱富贵,不能宠幸美色的。注重考查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应该讲亲疏、论贫富、看出身。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人才本质的理解。毛泽东曾经说过:“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同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他的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他还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特别强调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人才的重要性,认为领导干部人才、科技人才和青年接班人才是我国发展的关键。邓小平则提出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强调德才兼备。他还高度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在人才问题上的深刻反省。

“牝牡骊黄”运用于当下,仍具有新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增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人才意识的任务放在首位。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标准。”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种人才观符合我国当今国情和发展需要,是推动我国发展的一大动力。

纵观党史上的人才选拔方法,核心本质都在于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人才选拔应不拘一格,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我党伟大事业的奋斗方向。只有围绕着这样一种对人才本质的理解,我们的事业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为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才能使国家和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这就是《淮南子》中的“牝牡骊黄”给予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启示。(钱昕怡)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