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 八公山下的成语交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让“春申号”驶向更富文化认同的未
 跨越国界的“生命种子”,传递大爱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八公山下的成语交锋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5/10 9:09: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月26日,淮南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孝文帝淝水止战》,说的是公元495年3月,北魏孝文帝亲率三十万大军南征至八公山下,志在必得,新一场淝水之战即将爆发,而南齐寿春守将萧遥昌派出使者崔庆远与孝文帝对话,说以中国传统的忠君爱国理念,劝服孝文帝果断止战,撤兵北归的故事。查证《资治通鉴·齐纪》原文,发现孝文帝与崔庆远的对话过程,竟然是北方鲜卑族与南方华夏族之间的一场成语交锋过程,读起来别有意味。挖掘诞生于淮南地区的成语典故,应该考虑将其相关内容丰富补充。

孝文帝“济淮”,“至寿阳”,“登八公山,赋诗”后,要求与南齐主将会面,镇守寿阳的南齐主将萧遥昌派崔庆远去八公山下的魏军大营。双方一会面,崔庆远先责问孝文帝出兵的理由。孝文帝回答:“固当有故!卿欲我斥言之乎,欲我含垢依违乎?”意思是,原因当然是有的。你是想让我直接数落你们的罪过呢?还是顾及情面而含含糊糊地说说呢。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含垢依违”就是典型的成语模式,在《南齐书·萧遥昌传》中写作“含瑕依违”。这个成语虽由孝文帝在八公山下首创,但因为生僻晦涩,后世也未见应用。这说明孝文帝虽然受汉文化影响极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词语创造能力。但同时对一些词语又处于似懂非懂状态,故而新造了这个新成语。有关成语词典类书籍并未收录“含垢依违”,但是如果使用“中文(简体)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拼音hangouyiwei,或者直接输入这四个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hgyw,出现的词就是“含垢依违”。可见这种输入法的发明者是将它作为成语来对待的。

崔庆远说,我实在不明白你们的来意,所以还是直截了当地说吧!于是孝文帝责问他,齐明帝有什么理由连续废杀郁林王萧昭业和海陵王萧昭文两位皇帝并夺取帝位。崔庆远回答说:“废昏立明,古今非一,未审何疑?”“废昏立明”与“古今非一”都是成语。商朝权臣伊尹废太甲而自立,西汉霍光废昌邑王而立汉宣帝,这两个典故组合诞生了成语“伊霍之举”,而伊霍之举的借口就是废昏立明。作为成语的“废昏立明”诞生于南朝宋。《宋书·谢晦传》载,宋权臣谢晦参与废杀宋少帝,拥立宋文帝。宋文帝准备清算他们的弑君之罪,谢晦上书自辩说,“废昏立明,事非为己”。另据《邓琬传》,宋前废帝刘子业狂悖无道,欲赐死其弟晋安王刘子勋,刘子勋问计邓琬,邓琬鼓动刘子勋起兵造反,“指率文武,直造京邑,与群公卿士,废昏立明”。南齐紧接刘宋,可见“废昏立明”诞生之后,在南朝迅速得到井喷使用,崔庆远与孝文帝的对话只是其中一例。而“古今非一”与“含垢依违”一样,也是孤例,可视为诞生于淮南地区的成语。

接下来的对话中,崔庆远还用“管蔡之诛”这个典故为南齐国内的帝位非正常变更辩解。“管蔡之诛”也和淮南有关。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其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以监视纣子武庚。结果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由武王另一位弟弟周公辅政。叔鲜叔度不服,反与武庚联合叛乱,被周公东征平定,叔鲜叔度被诛,这就是“管蔡之诛”典故的由来。后来,周公改封叔度之子蔡胡建立蔡国。春秋后期,蔡昭侯不堪楚国侵逼,于是迁都州来,改名下蔡。关于州来的地望,学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今凤台县,一种说法是后来楚国都城寿春的前身。蔡国在下蔡建都47年后被楚国灭亡。所以“管蔡之诛”所诛对象就是建都于淮南地区蔡国的老祖宗。

崔庆远的说辞中,还用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生民涂炭”等成语,劝说孝文帝不要轻动干戈。“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后来这个成语被收入战国名将吴起的《吴子兵法》,并且于后世得到广泛使用。“生民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崔庆远连续引用这两个成语,先以“‘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圣人之师也”对孝文帝进行恭维,接着又以战争会使“二国交恶,生民涂炭”为警醒,婉转的劝说孝文帝止战罢兵。

双方的会谈很愉快,孝文帝非常佩服崔庆远的才华,“赐庆远酒肴、衣服而遣之”,并果断决定结束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然后“车驾循淮而东”。虽然是一场成语交锋,但交锋双方唇枪舌剑的结果,既无胜者,也无负者,而淮南民众逃过一场战争劫难却是最终最大利益获得者。所以深挖细找的话,诞生于淮南地区的成语典故还是很多的。(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