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红色引擎”领航乡村振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红色引擎”领航乡村振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4/14 10:15: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春暖花开,大通区孔店乡乡村旅游红火了起来!

“每个周末,都有很多游客自驾前来,采新鲜草莓,吃农家饭,为村民带来了实惠。”河沿村草莓种植大户景图艺告诉记者。

草莓是河沿村的一张名片。草莓产业的兴旺,带动乡村旅游的红火。该村强化党建引领,注重整合资金,拓宽延伸了村庄道路,建设了旅游扶贫“八个一”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发展乡村旅游的要素日益完备。“草莓产业+休闲旅游,打造了乡村振兴新引擎,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7万元。”河沿村党支部书记、村长闫其云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通区积极探索“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相融共进。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22.68万元,其中,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同比增长4倍。

党建引领,点亮发展新航灯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大通区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区级领导小组,实行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保制度,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保2至3个村,负责指导项目谋划建设等工作。

围绕有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大通区制定了《关于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行动计划的方案》《大通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施工图”“计划表”“任务书”。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区委组织部牵头组成分析研判小组,明确 5万元“消薄”、10至30万元“培优”、50万元以上“扶强”目标任务,因村找问题成因、谋增收项目、定发展出路,确保谋划实、措施实、项目实。

因地制宜,闯出致富新门路

发展村集体经济重在立足自身,扬己所长。各乡镇、各村注重结合实际,探索“五型并进”多元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资金整合型——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村办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开通审批、办证“绿色通道”,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2020年共整合各类资金900余万元,集中实施63个项目,做到统一投入资金、实施建设、监督管理。

资产盘活型——启动集体资源承包期超长、承包价格超低的“双超”整顿工作,对山林、土地、鱼塘、门面等资产资源出租合同进行“全覆盖”摸排,及时收回集体资产资源15处,方楼村、孔店村等村重新签署合同22份,依法收回并公开发包洛河洼内2023亩荒滩、水塘,曾经“烂泥塘”变成“香饽饽”。

项目承接型——指导各村组建劳务服务公司,沿高塘湖的15个村承接高塘湖生态净水渔业服务项目,年增收近百万元,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0个。九龙岗镇夏农村等27个村承接小型工程建设、劳务供应、山林防火、场地绿化等项目,村均增收5.5万元。

融合发展型——孔店乡河沿村通过招商引资,打造高端农业生态园,年收入超过70万元;孔店乡胡拐村与返乡发展大户合作发展蔬菜、西瓜、草莓订单农业,增收6万元;孔店乡欢灯村加大特色产业“糙米”发展,新增收益7万余元。

入股企业型——加强与在地企业合作,上窑镇马岗村等3个村各投入20万元入股唐兴液压和志远建材租赁站,村均年收入7万元;孔店乡舜南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500亩大叶蛋白菊产业园,年收益达20万元。

多措并举,汇聚振兴新合力

大通区突出能人带动、强村推动、奖惩促动,汇聚乡村振兴最强合力。

能人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该区引导19名致富能人回乡建立产业示范基地,选拔12名致富能手、发展大户等优秀青年为村党组织副书记、委员。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雏雁”工程,将32名年轻优秀人才纳入全区重点关注及培养使用名单,培养储备返乡青年、发展大户、退伍军人等后备力量186名。

强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该区在孔店乡河沿村、洛河镇陈庄村、孔店乡胡拐村和欢灯村等建成市级村干部实训基地1个、区级实训基地2个、农村电商培训基地2个,组织后进村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赴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他们受教育、学经验、增才干。

奖惩促动集体经济发展。该区制定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评奖惩办法(试行)》,对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村,村干部月生活补贴分别增加1000元、600元,绩效奖励相应增长。2020年,全区集中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个,撤换不胜任、不尽职的村“两委”干部9名。通过奖惩并举,进一步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记者 朱庆磊 实习生 宋 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