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着墨“三农”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着墨“三农”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4/7 8:14: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春意浓浓,乡村田野菜花香;州来大地,山环水绕备耕忙……时下,放眼凤台县乡村,一幅山清水秀、欣欣向荣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的重要一年。匆匆而逝的岁月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凤台乡村的发展交织着梦想与欢笑,也交织着活力与希望。

近年来,凤台县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对标“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总目标,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方式转变、细化生态治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新成效。

凤台县坚持把提升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5.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两区”划定成果规范性检验通过省级验收。2016至2020年投入3160万元,开展小麦、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累计达60万亩。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7.9万亩,其中2万亩优质绿色小麦专门供给“燕之坊”集团;依托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马店糯米”发展特色糯米产业,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3万亩优质绿色糯米专供五粮液集团。至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5.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为89.8%。落实各类畜牧业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设施改造、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等。落实大型养殖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17年引入牧原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大型生猪产业项目,年出栏规模达100万头以上。“凤台县硖山口至凤台县大桥东侧黑龙潭段”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淮王鱼”被列为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凤台淮王鱼”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创建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标准园5个。成功申请瓜菜商标8个,其中“凤台平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如期完成全县238个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提高经营性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8.5%。

凤台县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任务,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荣获全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称号。自主研发的小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被列为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点推广技术。自主培育的“皖稻68”累计推广面积达300万亩。申请发明专利12项,省级科技成果8项,参与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6项,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建成省级美丽中心村95个,形成“两带一片”的建设格局,完成户改厕34556户,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三农”工作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凤台县继续围绕“三农”,当好“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农业农村现代化领跑者”,做深稳产保供、融合发展、数字引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全县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总目标,加快构建凤台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样板。(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朱红颖)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