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制作、电子装接、汽车驾驶、插花与茶艺……日前,淮河中学初中部学生来到市职业教育中心,感受了一次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体验。在一间间实训室里,学生们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完善深化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从探索到创新,搭建梦想桥梁
获得“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李如芝,毕业于淮南卫校,这里的求学经历,让她成长为了一名“勤奋、求实、德诚、医精”的医护工作者。她的班主任回忆道:“李如芝不但学到了专业医学知识,更学到了责任担当。”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市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等,积极组织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目前,我市13个实训基地、12个示范专业、4个特色学校被省教育厅分别确定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5所职业学校承担的“1+X”证书试点工作,试点证书34个,各项证书考证通过率均在省内名列前茅。
“大学生活真美好!”2020年,毕业于市职教中心的蒋络绎以高考625分考入蚌埠学院,实现了“中职升本”的大学梦。她开心地告诉记者,淮南职教中心“行胜于言”的学风成为她的行动坐标,在这里,学历得到提升,专业技能也同样丰富,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
随着淮南市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全市15所中职学校,实现专业差异化发展,搭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培养“高架互通”,努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
近年来,淮南联合大学紧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针对淮南打造五个百亿产业的人才需求,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43个常设专业”彰显地方元素,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
从就业到成才,打造“工匠摇篮”
走进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里是一片忙碌,安坤每天都要负责罐车生产车间的全过程质量管控,来自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他,已是专用车分厂的副厂长。
而他的同事陈勉然毕业于安徽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虽然只是中职,但在那里学到的汽车维修技能,让他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和毕业后找到最佳出路。”淮南市职教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社会认可,学生在社会中才有用武之地,职业教育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把课堂直接搬到企业,通过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为企业量身定制课程……2019年,淮南联合大学面向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创新“送教入企、产教融合、三同育人、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量身定做”实现人才培养“对口”与“接口”的零距离。
“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淮南依托淮南职教集团,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淮南市职业院校先后与81家省内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淮南联合大学、寿县科技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淮南职教中心—华拓金服数码科技集团分别被省教育厅授予“第二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称号。
从实训到品牌,铸就出彩人生
“普教看高考,职教看技赛”。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最让人期待瞩目的环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展现学子才能和技能的好形式。
在汽车实训中心,参赛选手在实操过程中锻炼分析判断、执行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钳工比赛现场,参赛选手审图、划线,锯、锉、钻孔,各道程序环环相扣;学前教育专业比赛现场,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无论是淮南的职业院校,还是中职学校,“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技能并举”的实训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法宝”,也为技能大赛奠定了基础。
姬满陈入学市职教中心时的成绩只有263分,却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最终获得了国家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被淮南师范学院机电专业免试录取。3年来,职教中心在技能大赛中已获得省级一等奖11个,国赛二等奖3个。
淮南卫校孙可可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创造了安徽省中职学校护理技能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快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淮南联合大学绿创队项目“绿色回收型快递柜”获得大赛金奖……自2008年起,我市已连续举办12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参加比赛的项目与人数逐年增长,2020年职业技术大赛项目已经达到43个。
“学会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2020年度,淮南市职普比约为55:45,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7%,4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如今,职业教育不仅为我市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为千万家庭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带来了福音。(特约记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