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创新服务发展 强化责任担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创新服务发展 强化责任担当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3/4 9:10: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2020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2020年,是淮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多重考验,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在服务大局大事中履职尽责,在应对风险挑战中主动作为,交出了一份市委满意、干群认可的合格答卷。

一线英勇斗争,筑堡垒显优势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抗击疫情和抗洪抢险的战场上,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三个冲锋在前”、落实“八带头”,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五色筑淮、先锋战汛”等系列行动,生动展现了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坚持在一线发挥组织优势、到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掌握一批表现相对突出的干部,推出《疫情防控“八带头”,承诺践诺我先行》等系列微视频,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战场虽无硝烟,英雄却随处可见。疫情形势告急,夏晓丹、徐从景等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不惧生死、英勇奋战;大通区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队副中队长陈在华,冲锋在前、坚守岗位,把生命之花永远盛开在抗击疫情的路上。洪水袭来,董峰湖行洪区破坝行洪,毛集实验区毛集镇何台村党总支书记陈正双连夜组织群众转移,茫茫夜色中,他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安抚村民情绪、保障村民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凝心铸魂赋能,强本领提质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制定集中培训建议方案,分级分类确定培训方式。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先后举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数据基地产业创新发展”“脱贫攻坚”“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专题培训班、讲座190余期,培训学员2.5万余人次。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奋力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选派帮扶工作“六强六提”行动。深化党支部建设预警机制,全市所有党支部实现“红黄蓝”分类管理。建立完善“抓乡促村”机制,压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推动71个乡镇设立党建办。“红色物业”探索持续深入,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大力实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双创两提升”工程,互联网、快递行业党建质效得到明显提升。推出《典出淮南子》系列微动漫,《就地过年》微视频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激励担当作为,识干部促发展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深入落实好干部标准和省委“六选六不选”要求,积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切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标准,注重“双向”评价,实行政治素质监督测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落实激励担当作为政策措施,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稳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坚持一线“墩苗”,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推行政治理论任职资格考试。

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积极“走进”“融入”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开展“调研式”考察,看个人言行、听他人评价,全面掌握干部表现情况。聚焦考准察实评价干部,不断提升考核工作质量,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完善“任前、任中、任后”全程监督机制,开展领导干部政治“体检”,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

精细服务保障,出实招聚英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聚焦贯彻中央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吸纳培育各方面优秀人才,在人才自主评聘、奖励性补贴、金融政策支撑、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创新升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上海闵行区达成人才队伍培养意向,以“简化程序招聘”方式引进全日制研究生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畅通人才引育渠道,创新现代金融、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集聚机制,指导寿县、凤台县开展“人才回家”计划。完善人才政策举措,全力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引进培养人才工作。聚焦本土人才精准识别培养,开展“3361行业名家”选拔培养工作,深入推进“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建设,持续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通讯员 张海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