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六季) > 母亲的爱心元宵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母亲的爱心元宵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2/26 9:07:5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早晨,班车上,两个男同事的对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刚才我到附近转悠了一圈,没有卖早点的。”

“我也没吃早饭。”

“好想吃妈妈做的早饭啊!”

“我也是……”

我回头看了一下,是两个年轻同事,估计是单位新招聘的外地大学生。平日这附近有很多卖早饭的摊子,年里,那些摊主还在“休假”呢!看来他俩只能把早饭和中饭合并吃喽。

我笑了一下,想起上班车之前在家里吃的那碗元宵:热气腾腾的米酒里浮着一个个光洁如玉的元宵,只有半个杏子那么大,轻轻咬一口,黏稠的红糖黑芝麻就慢慢流进嘴里,顿时香甜满口,胃口大开。

昨天我不经意间提了一句“我想吃元宵”,当时母亲正忙着清理冰箱,有点不耐烦:“没有糯米面,红糖也吃完了。”我讪讪地走开了。晚饭后她出去了一趟,今早我就如愿以偿了。

清早,我是被一阵芝麻香味“熏”醒的,睁开眼,窗外还黑乎乎的,一阵阵风声传进来,厨房里流泻出灯光,还有响声和香气。这光、声、味让我格外开心、温暖。我摸摸冰凉的鼻尖,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跑进厨房,豆浆机搅动着黄豆,已经有一半奶白的豆浆了,锅里的水吐着泡泡,母亲麻利地把搓好的元宵下进水里,桌上放着一碗香喷喷的芝麻红糖。

黄豆要淘、要泡,芝麻要炒、要槌,母亲是什么时候做好这一切的?

其实母亲是北方人,结婚之前从没做过元宵,因为我和父亲爱吃,母亲就努力地去学、去做,终于从奶奶那儿把这门手艺继承了下来并不断创新——煮元宵、炒元宵、桂花白糖馅、芝麻猪油馅、果酱馅、豆沙馅……

我把手伸进包里摸摸饭盒,里面不是中饭,是母亲给我带的一份点心——炒元宵,裹好元宵后进油锅炸,捞出来沥干撒上一层白糖,外焦里嫩、又脆又糯、别有风味。

提起炒元宵,我又想起一件往事:高二那年,因为课业紧、压力大、我的成绩又提升得慢,难免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有一天深夜,面对着满桌的书本试卷,我觉得疲惫到极点。母亲端来一碟冒着热气和香味的炒元宵,说:“你看,这包元宵的糯米面原本不甜也不咸,是不好吃的,只有经过揉搓、包进馅心、高温油炸,再用白糖腌渍,才能变得好吃。普普通通的糯米面,经过一番‘磨炼’,把自己变得更好了。”我咀嚼着炒元宵,也咀嚼着母亲的话,心情渐渐开朗起来。

后来,我去省城上大学,临行前,母亲教给我几种做简单营养早餐的方法,叮嘱道:“一定要按时吃早餐,能自己做尽量自己做,别老去外边买。”又叹息:“不能经常吃我做的炒元宵了。”我安慰她:“等放假回来我多吃点。”再后来,我回到家乡工作,心里觉得不如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有出息”,愧对父母,母亲第一个念头却是:“你什么时候想吃炒元宵,我都能给你做了。”

定下心来想想,我和父亲几乎没有在外面吃过早饭,也没有用饼干、夹心面包随便打发过早饭——全是母亲做的,今天是西红柿鸡蛋面,明天是红枣小米稀饭,后天是排骨冬瓜泡饭……哪怕她身体不舒服,也要撑着起来冲奶粉、煎荷包蛋。

这小小的元宵,看上去朴素、家常,却勾起如此多回忆、蕴满深情……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