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抓“六保” 促“六稳” 育新机 开新局 > 平台支撑: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平台支撑: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2 8:27: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打造工业园区主平台,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平台支撑: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近日,记者来到大通工业新区唐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时,看到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350亩,总投资约5.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均产值达5亿元以上,年均税收1亿元以上。”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久前,全市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暨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大通工业新区举行。大通区集中开工项目共42个,总投资118.46亿元,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因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令人振奋。

用“风景这边独好”来形容今日大通工业经济的强势崛起实不为过。近年来,大通区创新精准招商、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一大批项目“井喷”式集中落地。发挥富华服装工业园示范效应,推进总投资1.5亿元、占地60亩的现代服装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高端服装产业集群。围绕智能智创高科技产业,推进总投资3亿元、占地110亩的昆山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中智机械制造、宏盛环保、颖坦木业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昊通电力装备、高档建筑玻璃生产、迈瑞5G接头加工、高端容器制品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见效。

大通工业经济的强势崛起绝非偶然,动力缘何而来?大通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大通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是项目落地之基、工业崛起之要、持续发展之源。大通工业经济风景独好,最根本的动因,缘于持续强力推进的工业园区建设。”

构筑平台,激活工业发展的主引擎

大通区是淮南煤矿的发源地,曾面临资源枯竭、涅槃新生的考题。如何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工业是脊梁,园区是平台。没有一个优质平台,项目难以落地,工业难以崛起,发展难以持续。”正是基于这种战略考虑,大通历届区委、区政府都坚定不移选择了“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不懈建设大通工业园区,构筑起大通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

据悉,大通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06年,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含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两部分。围绕打造高品质工业园区,区委、区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产城融合、园城一体、宜居宜业”的思路,科学编制了园区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大通工业园区建设牵动着老同志们的心。市新四军研究会大通区分会按照市新四军研究会提出的“在做好军史研究、以史资政,传承铁军精神的同时,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的要求,始终关心支持大通工业园区建设。今年9月,市新四军研究会大通区分会对大通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三次座谈会,听取区直相关部门和园区服务中心工作介绍,实地走访园区7家企业,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形成了一份具有较强针对性、建设性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依据,为推动大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建设过程中,大通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5亿元,完善了园区道路、水电气、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大通工业新区建成投用500套公租房和10.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二期供电双回路改造及延伸工程竣工送电,华兴路、盛兴路等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建设完成。目前,二期标准化厂房(扶贫就业创业基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上窑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供水、供电、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

守好项目准入的“绿色门槛”。园区加强区发改、招商、环保、安监等部门统筹协作,前置项目环保和安全审查,对涉气、涉水、涉土等环境方面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隐患和问题的项目,一律不准入驻园区。同时,严格项目“三同时”全过程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切实做到立行立改,推动园区绿色、低碳、环保良性发展。

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构建了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大通工业新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一、二、三期5平方公里,正规划建设四期3平方公里;上窑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项目落地、产业聚集、做大工业蛋糕提供了强力支撑。”大通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大通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38家,“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9%,产值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税收年均增长10%,园区企业用工3300余人。

项目集聚,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淮南至精钢结构分公司新厂房项目是省“861”重点项目,共布设两条重钢生产线,年产各类钢结构3万吨。今年5月投产以来,企业承接了南通万达象州电厂、南京浦口电厂等多个项目所需钢构产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有一条生产线已投入紧张的生产,将根据需要适时扩大产能,确保满足市场需求。

筑巢引凤凤自来。大通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激活了发展因子,带来的是“裂变”效应。区委、区政府坚持招商为重,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工作考核办法、服务保障规则等制度措施,坚持区四大班子、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年年有任务,招商工作进展周周有调度,为经济发展引来源头活水。2019年,园区引进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资金2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技改投资1.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8亿元。

良好营商环境是园区的金字招牌。大通区推行“一站式”政务办理、“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全面施行四大班子领导项目责任包保制度,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乐森黑马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富华服饰服装远销欧美、日本、南美和东南亚,成为安徽省最大服装生产基地;唐兴机械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成为国内非开挖装备制造与服务核心基地,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省工业精品等称号,畅销国内外。

深化供给侧改革增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成亮点。园区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园区经济提质增效。针对“僵尸”企业、濒临淘汰落后企业、停产闲置企业,采取“腾笼换鸟”方式,引入新产业、新行业优化整合江南一柱天、双辰机械、长淮机电、创立煤机等13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租赁等方式使企业闲置资产重新恢复利用。新入驻企业11家,新增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新增工业产值4.6亿元,新增加就业380人,新增税收约1400万元。

项目加速集聚,挺起大通工业的坚实脊梁。据介绍,大通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近百个,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加工、商贸(医药)物流、服装服饰加工、精密电子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34户,其中园区23户;共有5000万元以上企业14户,其中园区8户。今年以来,虽受疫情影响,但园区工业经济逆势上扬,1至9月份园区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11.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