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擦亮“金字招牌”引客来
安徽非亚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是今年八公山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八公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4个小时内就完成核名、设立登记、受理、审核、发证、领取企业印章等全部业务,并为企业免费刻章。“该项目实现当周洽谈、当周建设、当周投产,创造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八公山速度’”。该区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生动的事例,良好的口碑,是八公山区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缩影。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今年以来,八公山区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最大的降成本来抓,持续创优营商环境,优化审批环节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涵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在“减负”上做文章,提升服务效能实打实
八公山区采取业务简化、“四电”应用、数据共享、免费速递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和基层干部跑腿,提升服务效能。今年以来,全区共精简材料4389件,压缩办事法定时限比达91.3%,审批服务效率达到1.56。企业开办实现了一窗通办、一日办结,对全区新设企业落实“企业刻章,政府买单”政策,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涉税的11类819个具体业务“最多跑一次”达到95%以上,纳税人年纳税时间由过去的160个小时压缩至现在的110个小时。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八公山区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排名从今年年初的全市8区2县第7位提升至第2位。
在“集成”上见成效,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
八公山区全面提升“皖事通办”平台使用力度,通过推广新型政务“皖事通办”平台使用,积极推动皖事通APP上线八公山“掌上办”事项和八公山旅游专题集成各类服务事项,搭建“线上+线下”便民服务桥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广皖事通APP注册和使用力度,截至目前,全区皖事通个人注册率达48.54%,企业注册率达47.84%,使用活跃度9.57。
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按“应尽全进”原则,所有事项必须进中心。目前,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全区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以前,居民办理新生儿相关业务需要跑派出所、医保局、银行等多个地方。”八公山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现在通过集中进驻和集成服务后,只需在进政务服务大厅“一扇门”即可实现新生儿户籍办理、医保参保、缴费等一系列事情,极大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服务”上用真情,做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服务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发展的硬支撑。八公山区开展“微笑服务”,杜绝“冷硬横推”,制定了每日4次巡查和每周窗口通报、每月单位通报、每季度上报区分管领导的“四查三报”制度,提出“事情不办好,窗口不打烊”服务口号,提出“首问责任制”“微笑服务”“事情不办好,窗口不打烊”等服务口号,做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创新“互联网+”,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全面升级改造7×24小时自助服务厅,深化“智慧政务”建设,提升线上政务服务功能,拓宽“不见面”审批事项,提高网上办事质量效率。目前,除法律法规规定和确有到现场办理的特殊需求外,个人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97%,今年以来,区级大厅窗口共受理各类办件16.13万件,其中网办事项11万件,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100%。
推行“分诊式”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办事。通过梳理承办重点事项和高频次事项,提供材料预审、业务咨询和政策宣讲服务,分类引导,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同时,积极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评价系统,畅通以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和网上服务“一事一评”为主的评价渠道,及时查看评价情况、开展跟踪回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综合性评价,并将“好差评”评价结果作为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内容,作为个人考核、评先创优重要依据。“好差评”系统建立以来,共收到评价51578次,群众满意度100%。(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