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与二十四节气 > 节气与气节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节气与气节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28 9:59:2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人文意义上的二十四节气与《淮南子》

节气,人们通常的理解是气候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一叶落而知秋已至,观感与体肤对节气的认知,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经验的积累与理性判断。天行有常,四时变化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变化是我们所熟悉的自然世界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由此,我们便把节气当作世界所应该有的自然现象,如果违逆这个自然现象,便称作异常。丰富的汉语语境是由众多关联性极强的词汇所筑就的。气节与节气,一个词序的颠倒,便由自然描述进入哲学描述的境界。气节,往往是指坚持个人操守和人间正义的品行,所作所为符合世人的道德诉求便是有气节,反之则无气节。概因节气是自然的本原,气节是做人的本原,一旦有违本原,则异常或异端,挑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类社会规范。节气与气节的关联性是自然而然的。

节气,人类为生存而展开的自然探求。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由混沌到清晰,节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点。人类在适者生存的规律中慢慢长大,童年里的多灾多难也是成长的财富。认识自然的运行规律并随之而动,零星的经验积淀升华而成智慧之光,便是对节气的认知。人们普遍认为,“夏历”来源于《夏小正》,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天象、物候、农事等已有初步记述,表明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探索十分有效。无论《夏小正》产生于周代还是之后,它所记述的古人智慧成果,为后世的继续观察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期出现的另一部历法书《逸周书》,对节气有了进一步的记述,其中卷六有“周月解”“时训解”“月令解”三章,从记述可知,到了先秦时期,对节气的观察与研究有了新的成果。“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逸周书》记述的周代初期各王朝之事,大体上从文王到景王年间,表明早在周朝初年,人们对于节气的认知更进一步,为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

稍晚一点的《吕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长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节气名称,表明对于节气的认知在持续,观察与探索在进行。《淮南子》对二十四节气完成最后编定,是对前人知识与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但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突破在《淮南子》“天文”“地形”“时则”三训中表现的十分充分。其中以“天文训”的推演最为精彩。直到这个时候,节气人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密切关系才得到充分反映,而《淮南子》之后,天南地北对二十四节气的普遍采用,也证明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有了积极成果,节气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到此取得一致共识。

节气,人类从大自然获得的智慧启迪。《淮南子》通过观察、总结与演算等不同方式对二十四节气作了描述,这样的描述是令人信服的,也是二十四节气得以编订完成并被完整采用的基础。然而,《淮南子》是一部哲学著作,考订并不是它的本义,它更多地是通过自然天象、地理物象、人间世象来喻事明理,把道家自然天道观与世象人伦相联系,目的在于治国理政。如果说《淮南子》之前相关节气的论述更多地反映在自然探索状态的话,那么到了《淮南子》时代,它在完成对二十四节气最后编订的同时,也赋予了积极的社会学理解,自然天道观才是它要阐释的基本观点。正是有这样的明确意识,《淮南子》在论述二十四节气的时候,没有忘记它的使命,那就是天道有常,取予有时,不可任性妄为,否则便会遭致祸殃。

《淮南子》记述二十四节气还以阴阳二气的消长为理论依据,对二十四节气的气候意义作了简要的描述。如冬至、夏至分别是阴阳二气盛衰转换的枢纽,有相应的物候与日晷:“日冬至,井水盛,盆水溢,羊脱毛,麋角解,鹊始巢;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八尺之景,修径尺五寸。景修则阴气胜,景短则阳气胜。”春分、秋分分别以“雷行”“雷戒”为标志,它们所在的夏历二月和八月,“阴阳气均,日夜分平”,是冬半年和夏半年的分界,“故曰二月会而万物生,八月会而草木死”。立春“阳气解冻”,立夏“大风济”,立秋“凉风至”,立冬“草木皆死”,也描述得相当准确。《淮南子·天文训》只对“二绳”“四维”上的八个节气气候意义作出解释,而其他节气的气候意义实际上已经包括在它的名称中了。这些解释是建立在精密天文定位基础上的。

气节,自然本原到社会本原的升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迪必须记取,从蒙昧走向文明一定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大自然中走来的人类崇尚气节,强调不违初心,不逆本意,做一个正直有为的奉献者,而不是一个无度索取的异类。于是便从自然的节气升华到哲学高度的气节。《淮南子》在记述节气的时候强调,万物萌发的时节,必须涵养生命,不可有违节气的规律滥捕滥伐,人的行为应该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王者需要立德,不可奢靡,毋事挥霍;做人应该各守其分,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能安之若素地坚守本分;社会需要和谐,怀有悲悯之心爱惜生命,家园才会美好。

节气与气节,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从自然到社会,从初始到衷极,人类的认知总是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这一基本逻辑。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表述,标志着《淮南子》在自然探索与人文世界探究上的贡献,对后世的启迪自当常温常新。(姚尚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