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四季) > 李白诗写八公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李白诗写八公山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28 9:26: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一生写了多少首诗,现在已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仅《李白全集》收录就有1010首。李白酷爱漫游,而且对安徽情有独钟,一生游历安徽五次,最终定居安徽并在当涂辞世。值得欣慰的是,李白在安徽期间曾来过淮南,并为八公山写过两首诗。一首是在八公山即时感怀而写,一首是时隔数年之后挥笔赠友而作。

李白是第二次来安徽时到的淮南,时间应在公元747-750年之间,具体哪一年很难弄清。他在八公山游历后写诗一首《白毫子歌》。诗曰:“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李白来到八公山,听说八公山仙人白毫子的仙居生活有感而作。全诗共16句,前6句写白毫子仙居于淮南小山,卧松雪,餐石髓,尽享青山绿水之美。接着6句是诗人自比白毫子,时而坐在青苔上,品尝着仙人饮料,拂花弄琴,感受绿萝树下温和的春风;时而靠着山崖欣赏南窗下风吹松林的萧飒声,心耳为之一清。末4句表达诗人不得与白毫子等仙人共同仙去的遗憾。诗人惆怅白毫子成仙之事只是听人传说,自己不得与其亲近。白毫子与八公等列位仙人相携乘五彩祥云而去,只留下他们曾经仙居的山林,实在令人伤感。

白毫子是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及其诗文赋创作团队淮南小山中的成员之一。诗中第一句的“淮南小山”所指即此创作团队,第二句的“淮南小山”即仙境八公山。透过《白毫子歌》,我们不仅要了解诗意,更应该看到李白当时所见的八公山风景是多么优美。“松下云”,“石中髓”,“小山连绵”,“碧峰巉岩绿水”,“青苔”,“绿萝树”,“松声”,“桂树”,不用写诗,就是这些词组织在一起,就是一幅古朴淡雅的山水画。李白一生浪漫,从《白毫子歌》中可以窥见他浪漫的精粹,就是想从人间的诗仙化为“五云”中的真仙。

淮南之行给李白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并成为他的魂牵梦绕。数年之后,李白的朋友张遥去淮南官任,临行前向他辞别,凭着对淮南的深度了解,李白即席赋诗一首《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中再次写了八公山。“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馀闲。张子勇且英,少轻卫霍孱。投躯紫髯将,千里望风颜。勖尔效才略,功成衣锦还。”

“荆关”是泛指险要之处。诗意道,寿阳自古就是天险之处,当年苻坚百万之众也被遥遥阻隔八公山下。不需要借助长城,大贤人谢安就发挥了长城作用。战士倘若都是熊虎之士,击破敌军之余还有空闲下棋。诗中赞美张遥“勇且英”,卫青霍去病都不在你眼里。现在去紫髯将军帐下任职,敌军将会远隔千里而望风披靡。希望你效尽英雄才略,尽快功成衣锦还乡。

诗中的典故除了人所共知的淝水之战外,作为淮南人,我们还应该从诗中的“幕府”来了解一下唐代淮南的情况。幕府原指古代将帅的府署,后世的封疆大吏府署有时也称幕府。幕府中的官员就是幕僚,其主要职责是置备顾问、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乃至迎接宾客、经办庶务或代主巡行出使等,其中尤以参议决策和掌握机要为重,相当于主将内事的总管家。

李白此诗的写作年代是在开元盛世时期,安史之乱尚未爆发,全国还是一派和平景象。唐代只有边疆地区的节度使一级才能配置幕府,淮南当时的地方行政建制为寿州或淮南郡,李白将张遥任所称为“幕府”,一是说明当时寿州的军事地位确实很重要,与边疆地区的节度使基本相当;二是表明李白对张遥充满期待,希望他能确实发挥相当于边关节度使幕僚的作用,尽快建功立业。

感谢李白来淮南地,感谢李白写八公山。(周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