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历史文化撷英征文(第四季) > 风声名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风声名山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9 8:20: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近日,时值“双休”,步入八公山,呼吸新鲜空气。

路边的牌子高举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子》的成语,与成语雕塑广场相得益彰,像个盛大的欢迎式。新植的“花海”,沿路铺开,簇簇争艳。池塘,像山中的脸盆,举起荷叶,油绿、清新扑面而至,我等禁不住躬身撩起水花。“二十四节气”景点,古朴大气,更是思借千古。走,是闲不住的天然氧吧;停,是唾手可得的厚重文化。

风行于高,居高山者风自然大。位于淮河岸畔的八公山,在农耕时代,像行走在淮水边的一头牛,个头不算大,却驮着淮河儿女一年又一年的光景。赵国大将军廉颇客死寿春葬于“肥陵牛鹿原”,也佐证八公山有牛之形。转向信息时代,我拿着手机,拍下的特写“美”收眼底,却远去了“风声”的夺魂。

八公山,最早的名字当是“州黎丘”,称为“丘”,显然不在高山峻岭之列。“州黎”,演变成“州来”,成为八公山下史载最早的“国”。又名“肥陵”,居肥水之上,一“陵”言之,能有几许高度?八公山的“身价”,不是“身高”提升的,而是靠“腰围”延展的,由40余座山峰叠嶂而成,绵延几十公里,与淮水卿卿我我,时远时近,恋恋不舍。

名山、名水、名城,离不开大自然的选项。“春城”昆明、“雾都”重庆,是名城,既有打造之功,也靠老天帮忙。八公山,成为名山,当与“八公”成仙的传说有关。它是豆腐的发源地,优质之“水”,成就一方梦想。山中闪家冲、李家冲、毛家冲相邻、抱山而居,即是“水”冲来的,也是“风”所雕刻的。大自然风雨雷电的君临呢?偏偏“风”之起,八公山几番惊魂不定。

捕风捉影,淮南王刘安冤死八公山下。“升仙台”,偏立于八公山,凡间不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其凄美?

东晋“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得益于当年满山的“青樌”充当“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疑兵四起,又是“风”在布局。

风口,八公山从不缺乏。山体多是缺口,像掉牙的老人的嘴巴,古朴而透风。八公山下翻卷的《淮南子》,载有“八风”,即:炎风、条风、景风、巨风、凉风、飂风、丽风、寒风。按照中医理论,“风”也是病灶之一,“中风”不容小觑。

“风声”,八公山听得见,胜似刀枪。假若利用现代手段,打造个“风级”体验馆、八风体验馆如何?山上的“青樌”植成林,不妨布个“疑兵阵”。引导旅游,“风声”投放的是历史教训。

离开八公山,耳边有“风”,“宣传语”对冲不已。我只是个后来者。(旁白客)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