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战疫情斗洪灾力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庚子年,注定是不平凡的。疫情突如其来,洪魔接踵而至!在这接连两场严格的大考中,潘集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了抗击疫情、防汛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信心就是力量,有信心方能行稳致远。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疫、大汛,潘集区坚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工作境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必胜信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让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
战疫情,上下一心、无往不胜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而坚定的话语,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澎湃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潘集区从年三十晚开始坚守岗位,大年初一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1个专项工作组,实行严格包保责任、严格精准摸排、严格社区防控、严格物资保障、严格补差补缺、严格值班值守、严格责任追究。
特别是在突发两例输入型病例的严峻形势下,潘集区实施最严格的排查隔离,对境外及重点地区返潘的1174人,逐人落实集中医学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初筛等防控工作措施,实现了2例输入型病例治愈出院,无本地扩散型病例、无集聚性病例发生!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有从4000公里外的新疆向家乡捐款2万元的芦集镇李盟村退伍军人付光明,有坚守在社区防控一线的芦集镇75岁老党员杨永彬,有老骥伏枥、抗击疫情的市五院影像科63岁特聘专家鲍翔,为值守人员送去热腾腾饭菜的吴家存、於天英夫妇,还有参加义务献血的155名机关干部、志愿者、普通群众……社会各界的大爱注入,如涓涓细流,汇聚战“疫”强大合力!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全民战役中,潘集区上下空前凝聚!无论是党员干部、医护人员还是后方群众,都展现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
战洪灾,党群同心、无往不克
在紧随而来的抗洪救灾战役中,潘集区闻令而动,迎难而上,以战时思维、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月20日10时、14时,潘集区上下六坊行蓄洪区相继行洪。7月21日15时,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7月25日12时,全区进入紧急防汛期,直接迎水防守的淮北大堤、汤渔湖缕堤超过37公里。
面对异常艰巨的防汛救灾形势,潘集区及时调整强化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设立10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巡堤查险、群众转移、险情处置、重建恢复等工作。 这里的防守最硬核!全区上下闻“汛”而动,694名党员干部带头冲在一线,全面清除16.57公里汤渔湖缕堤杂树杂草,扫除巡堤查险障碍,充分展示了攻坚克难“潘集力量和速度”,排查隐患险情459处,全部按规范处置到位。
这里的撤离静悄悄!通过深入细致动员,程小湾生活圩堤内315户1153名群众全部采取投亲靠友方式安全有序撤离,汤渔湖行蓄洪区内老弱病残群体6169人提前转移,其余群众也做好“拎包撤离”准备,让潘集区更多力量用于抢险守护的第一线。
这里的坚守无所畏惧!危急时刻,潘集区1487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火速行动起来,坚守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用责任和担当,筑起生命的防线。
促发展,干群同心、无往不利
抗击疫情、勇战洪水,潘集区唱响了一首众志成城、迎难而进的精神赞歌,激发起潘集广大干群的强大意志和精神动力,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
2月20日,潘集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低风险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复工复产,尽全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选55名疫防指导员组成服务队,对全区企业、商超、菜市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现场指导,有力保障了境内煤、电、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区规上(限上)复工率100%。
67名农技人员,责任分工到各乡镇街道,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指导春耕田管工作;53名复学防疫指导员,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巡回指导,保障全区所有学校平稳有序开学,中、高考顺利完成。
在防汛抗洪中,机关党员干部主动请缨,乡镇、村的老党员们站了出来,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们冲了上去……驻地大型企业也积极支援,铁运处、潘二矿、中安联合各抽调50人赴一线参与防汛抗洪,潘三矿、潘一实业、创大公司、平电公司也积极捐献防汛物资,助力抗洪抢险救灾,同舟共济保卫家园。
进入后汛情时期,潘集区各乡镇街道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发动受灾群众适时补种改种各类作物,并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广泛推动农业生产自救,以秋补夏,尽最大努力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抗击疫情和抗洪抢险的壮举,已深深地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已升华为潘集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未来也必将成为推进潘集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记者 柏松 通讯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