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打造粮食安全保护伞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新时代背景下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
近年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始终秉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深入推进质量监管方式创新,着力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多次荣获“全省粮食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多次在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前列,多次获“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A级城市”和“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称号。
完善工作机制,履行监管职责
我市认真贯彻《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和省实施细则,制定《淮南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进一步夯实粮食质量安全制度基础。
提高应对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修订完善《淮南市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制度规范为先导,以信用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将全市142家粮食企业纳入信用信息库,评价结果在粮食、工商及市信用办网站等部门及时进行公示互联互通,全市56家企业守法诚信等级被评估为A级。转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强化信用信息应用,建立和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监管对象和执法主体双名录库,230家企业纳入双随机监管系统,逐步将企业信用信息、行政执法信息、处罚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平台。
强化质量检测,严格粮食监管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为总方向,认真开展粮食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源头严防,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夏秋粮收割时节,结合辖区粮食辐射情况,科学部署,以田间地头、农户家、收购点和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等为重点区域,加强收获粮食质量调查监测;强化对收购入库粮食的质量检验,建立粮食质量档案,有效防止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粮食流入市场,从源头上堵塞粮食质量安全漏洞。
过程严管,严格执法高效处置。加强库存粮食质量监管,重点抽查省市县三级储备库存粮食,确保储备粮质量完好、储存安全,有效发挥储备粮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加强对重金属、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污染物质的监测力度,严格卫生指标控制;督促粮食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定期开展库存粮食及“回头看”检查,严禁不合格粮食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风险严控,主动作为成效明显。不断加大快检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抽检频次,实时监测粮食市场动态风险隐患。全年4个季度分别对市域内的“放心粮油”生产企业、“放心粮油”门店、军粮供应部门和生产、销售粮油商品的工厂、超市、商场进行抽样检验,努力做好粮食质量测报,为第一时间防控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提供有力保障。2019年全年出动检查人员156人次,开展安全检查230余次,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粮食质量安全。
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监管水平
集中提升市级中心站。淮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早在2008年就已是全省4个国家级粮油标准验证工作站之一,现有办公及实验室面积1015平方米,检验仪器设备(2000元以上)102台,在标准质量信息、咨询、检测、鉴定等方面为政府、粮食生产经营和消费者提供高水平、全方位、有公信力的服务。
全力建设县级质监站。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凤台县、寿县通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等方式,提升粮食质量检验能力。
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加强粮食法律法规宣传。结合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发放政策法规、监管体系手册、粮食安全和爱粮节粮等各类宣传资料1300余份,接待市民咨询120余人次。
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行“粮食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市民“零距离”接触粮油质检全过程,提高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以“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和创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主题宣传日活动为契机,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展示优质粮油产品以及现场互动等方式,积极宣传粮食质量安全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开辟“科学粮食”专栏,宣传粮食法律法规和粮食质量安全相关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