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是最能体现汉语优点的一种语言结构,寥寥数语,蕴意无穷。“众议成林”这一成语出自于《淮南子》。《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东汉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众议成林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
人生在世,不管是谁,只要是“社会人”,我们都会被他人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有表扬与赞美,也可能有批评与讽刺,甚至有谣言与诽谤。古人云:“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即使是死去很久的人,也无法避免被人评说,我们活着的人遇到别人说三道四,就更不足为奇了。不过,警惕“众议成林”,防止谣言、诽谤对自己造成伤害也是十分必要的。
谣言,从对象上来分,可分为针对公共事务的谣言与针对公民个人的谣言。当我们遇到社会上有谣言传播的时候,先别忙着钳制舆论,而应该先检查一下官方或媒体的公信力是不是出了问题。公信力提高了,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真相明白了,大道畅通了,小道消息自然会失去市场。当然,对那些以制造谣言,扰乱市场为职业,从中渔利者,是应该绳之以法的。
对于针对公民个人的谣言与诽谤,被伤害者有权追查谣言的来源,也有权依法举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造谣诽谤者绳之以法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作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原因是,确凿证据不易获得,即使有了确凿证据,走法律程序也十分复杂,马拉松式的官司打下来未见得能医治伤害。所以,在所受伤害不是特别严重而又无法辩解的时候,干脆不用理它。谣言诽谤的生命力貌似很强,其实并没有多少力量,也很短命。谣言止于智者,人们一旦明白了真相,它就会迅速销声匿迹,造谣者的面目也会逐渐被人识破。当然,所受伤害特别严重的,还是应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正当权利。
无论谣言来自何方,针对的是谁,都不要轻信,不要传播是防止“众议成林”的最好办法!(朱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