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高校“组合拳”助推毕业生就业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高校“组合拳”助推毕业生就业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6/11 8:43:4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应对目前出现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慢”“择业难”等现象,安徽理工大学勇谋善为,线上线下精准发力,主动出击联络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帮扶,创新奖励激发信心,开展就业创业“百日攻坚”集中推进行动,以一系列强而有力的“组合拳”为毕业生就业升学保驾护航。

升级线上指导,“稳”就业。学校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致发公开信,通报非常时期学校就业工作新举措;辅导员与2020届毕业生逐一联系,精准掌握毕业生的健康状况、就业现状、求职意愿等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对就业型毕业生,千方百计通过网络推送就业信息;对创业型毕业生,加强政策宣讲;对升学及公招公考型毕业生,开展线上辅导、讲座,帮助提高应试、面试技能;对暂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进一步做好思想引导,鼓励其尽早实现就业创业,并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就业焦虑情绪。

加强线上招聘,“云”就业。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同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网络招聘、微就业、云就业服务,搭建线上云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在线就业协议审批、自行打印等服务,帮助毕业生和企业足不出户完成视频面试、线上签约。通过网络多渠道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安徽省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与南京、镇江、合肥等地方人才部门联合主办网络招聘会。组织开展了9场大型春季网络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20余万个,为毕业生线上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启动线下招聘,“促”就业。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学校根据就业引导方向、学科专业匹配度、行业领先性等按照“小团组、精准化、专业化”模式,抢前抓早、超前谋划,全面启动了线下校园招聘会,6月2日中国企业500强合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月4日中国制造业500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专场校园招聘会分别吸引了200多位未就业毕业生参与,现场签约50多人。6月11日学校安排未就业学生全部返校,组织更多的校园招聘会助力毕业生尽快签约及早就业。

发挥校友作用,“助”就业。利用重点用人单位和校友企业资源,发动一切力量为学生就业铺路,挖掘更多优质岗位,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充分凝聚校友力量,以校友反哺学校、学校助力校友企业发展为抓手,加强校友企业与母校间的联系与合作,校友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在2020年校友企业招聘会上送来优质就业岗位400余个,需求人数2832人。

狠抓精准帮扶,“保”就业。精准把握建档立卡、少数民族、残疾、考研失利、慢就业、缓就业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对每名建档立卡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至少五轮一对一的就业谈话,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期望,持续跟踪学生应聘情况,根据实际通过心理疏导、就业观辅导、简历修改、岗位推送等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提高就业服务的工作实效。落实包保责任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举办女生专场网络招聘会、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空中双选会,做实“一对一”帮扶。

加大激励力度,“推”就业。学校拿出专项资金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局面,有力推进了就业工作。坚持定期就业率通报制度,通过校领导约谈推进就业率和增长率双低的学院,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院领导班子考核和职工个人考核。

截至6月10日,安理大2020届本科生5501人,签约4718人,签约率85.77%;硕士生432人,签约288人,签约率66.67%。距离毕业生派遣不足一个月时间,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期,安理大将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确保实现2020届毕业生稳就业目标,坚决打赢特殊时期的就业攻坚战。(通讯员 江山 记者 吴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